《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五》

时间: 2025-01-14 03:05:07

玄珠罗帐密,寒鼎篆烟沈。

翡翠疏帘隔,琉璃古殿深。

本来无垢体,何必拂尘襟。

斫却蟾中桂,方成假若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五
作者: 耶律楚材

玄珠罗帐密,寒鼎篆烟沈。
翡翠疏帘隔,琉璃古殿深。
本来无垢体,何必拂尘襟。
斫却蟾中桂,方成假若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典雅的环境,暗示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第一句描述了用玄珠编织的帐子,密密地覆盖着;第二句写寒鼎中袅袅升起的烟,显得沉静而深邃。
接着,诗人提到翡翠色的帘子轻轻隔开,琉璃制的古殿则显得更加深远。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本质的思考,认为本来是无垢的,何必去拂去表面的尘埃。最后一句通过“斫却蟾中桂”比喻,说明只有斩去虚妄的事物,才能真正成就内心的宁静与完美。

注释:

  • 玄珠:指黑色的珍珠,象征珍贵与深邃。
  • 寒鼎:寒冷的鼎,可能指古代用于祭祀、烹饪的器具,带有一种古朴的气息。
  • 翡翠:一种美丽的绿色宝石,常用作装饰,象征高贵与清雅。
  • 琉璃:古代一种透明的玻璃,象征着清澈与明亮。
  • 无垢体:指本质上没有污垢的身体,象征纯净的心灵。
  • 拂尘襟:拂去衣襟上的尘埃,暗指对世俗事物的清理。
  • 蟾中桂:蟾蜍中的桂树,传说中月亮上的桂树,象征虚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耶律楚材(1190年-1251年),字志远,契丹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元代的文化与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倡文治,反对武力。他的诗风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广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时。耶律楚材作为身处权力中心的文人,创作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内心宁静与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耶律楚材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开头的“玄珠罗帐密”与“寒鼎篆烟沈”,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空间,既有感官的享受,又引人深思。古代文化中,帐幕和鼎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前者代表隐秘与保护,后者则与祭祀、烹饪等生活息息相关,展现了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接下来的“翡翠疏帘隔,琉璃古殿深”使人联想到一种清雅而高远的境界,翡翠与琉璃的结合,既展示了物质的华美,也暗示着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诗人通过“本来无垢体”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认为真正的自我不需要为表面的尘埃所困扰。这种超然的态度与哲学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智慧与宁静的力量。同时“斫却蟾中桂,方成假若林”用比喻手法,传达出一种对虚幻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只有斩断虚妄,才能获得真实的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玄珠罗帐密:用黑色珍珠编织的帐子,象征着神秘的氛围。
    2. 寒鼎篆烟沈:寒冷的鼎中升起的烟,暗示一种深邃的静谧感。
    3. 翡翠疏帘隔:翡翠色的帘子轻轻隔开,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气息。
    4. 琉璃古殿深:琉璃制成的古殿显得深邃,令人向往。
    5. 本来无垢体:内心本来是纯净的,表明一种对自我本质的反思。
    6. 何必拂尘襟:既然内心是无垢的,何需去拂去外表的尘埃。
    7. 斫却蟾中桂:比喻去掉虚假的美好,才能领悟真实的价值。
    8. 方成假若林:最后的宁静与超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斫却蟾中桂”将月亮上的桂树比作内心的追求,形象而深刻。
    • 对仗:诗中用词对仗工整,如“翡翠疏帘隔,琉璃古殿深”,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强调了自我反思与追求真实的价值,传递出一种哲学思考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玄珠:象征着神秘与深邃,体现了内心世界的探索。
  • 寒鼎:代表着古老的智慧与生活的仪式感。
  • 翡翠:象征着高贵与清雅的追求。
  • 琉璃:代表着清澈与透明的内心状态。
  • 无垢体:象征着纯粹的心灵。
  • 蟾中桂:暗示虚妄与真实的对比,表达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鼎”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气氛
    B. 古老的智慧
    C. 奢华的生活
    D. 现代的科技

  2. “本来无垢体”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追求物质
    B. 内心的纯净
    C. 逃避现实
    D. 迷失自我

  3. 诗中“斫却蟾中桂”用来比喻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虚幻的追求
    C. 真实的自我
    D. 失去的时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耶律楚材的《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五》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探讨了孤独与内心的宁静,但耶律的诗更加注重哲学思考,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豪放。两者在意象运用上也有所不同,耶律的诗多用静谧的环境描绘,而李白则利用酒与月亮的对比,展现出更为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元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