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季友》

时间: 2025-01-19 21:39:14

栖鸟不恋枝,喈喈在同声。

行子驰出户,依依主人情。

昔时霜台镜,丑妇羞尔形。

闭匣二十年,皎洁常独明。

今日照离别,前途白发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李季友
作者: 王季友〔唐代〕

栖鸟不恋枝,喈喈在同声。
行子驰出户,依依主人情。
昔时霜台镜,丑妇羞尔形。
闭匣二十年,皎洁常独明。
今日照离别,前途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栖息的鸟儿不再恋恋不舍地停留在树枝上,虽然它们在同声鸣叫。
出门的行人离开了家,依依不舍地怀念着主人情谊。
往昔霜台上的镜子,曾让丑陋的妇人羞愧于自己的容貌。
即使在箱中封闭了二十年,它依然洁白明亮。
今天这面镜子照映着离别,前路的旅途将迎来白发苍苍。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鸟:栖息的鸟。
  • 不恋枝:不再留恋树枝,意指离开。
  • 喈喈:鸟鸣声,形容鸟儿的叫声。
  • 行子:出行的人。
  • 依依:留恋、舍不得。
  • 霜台镜:霜台上的镜子,古代妇女用来照镜子。
  • 丑妇:指容貌丑陋的女人。
  • 闭匣:封闭的箱子。
  • 皎洁:洁白而明亮。
  • 白发生:白发,象征年老。

典故解析:

  • 霜台镜:古代女性的美丽象征,通过镜子反映出美与丑的对比,寓意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季友,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盛世时代,创作风格多样,擅长写诗抒情,尤其对离别和友情有深刻的体悟。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与好友李季友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时的伤感心情。诗中通过鸟与人的比喻,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深厚。

诗歌鉴赏

《别李季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别的忧伤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栖鸟不恋枝”引入,生动地表达了鸟儿虽有离去的自由,却依然与同伴共鸣,象征着信任与情谊的深厚。接着,诗人以“行子驰出户”描绘出出行者的依依不舍,生动体现了离别的苦楚与情感的牵绊。

此外,诗中的“昔时霜台镜”则通过古镜的意象,反映出岁月流转与人事无常。即使在长时间的封闭中,镜子依然保持洁白光亮,与人际关系的持久性形成对比,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前途白发生”则以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着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兼具感伤与思考,展现了王季友深厚的诗歌造诣与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栖鸟不恋枝:鸟儿虽栖息于树,却不再依恋,暗指离别。
  • 喈喈在同声:鸟鸣声声,象征朋友间的情谊。
  • 行子驰出户:出门的行人,表现出远行的急切。
  • 依依主人情:留恋主人的情感,表现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 昔时霜台镜:引入镜子的典故,象征美丽与丑陋。
  • 丑妇羞尔形:丑妇因镜子而羞愧,暗喻人对自我的反思。
  • 闭匣二十年:镜子虽藏匣中二十年,仍保持光洁,象征友谊的持久。
  • 皎洁常独明:镜子依然明亮,寓意深厚的友谊。
  • 今日照离别:离别时的镜子,折射出感情的真挚。
  • 前途白发生:未来将迎来衰老,令人对人生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鸟与行人比喻朋友间的离别。
  • 对仗:如“依依主人情”与“昔时霜台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离别与镜子赋予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栖鸟:象征友谊的短暂与离别。
  • 镜子:象征自我审视与内心的真实。
  • 白发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栖鸟不恋枝”意指:

    • A. 鸟儿自由自在
    • B. 离别的伤感
    • C. 大自然的美
  2. “昔时霜台镜”中的“镜”象征:

    • A. 美丽与丑陋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珍贵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 A. 对美的追求
    • B. 友谊与离别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王维与王季友在对离别的描写上均表现出深刻的情感,王维通过自然景色映射离别的心境,而王季友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无奈。两者在风格上均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情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季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