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蟠岭
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
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
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
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景的画面:道路环绕着险峻的墙垣,风中松树和桧树发出鸣响。花瓣飞舞,令人感到失落,草木却自由生长,似乎无人知晓其名。游客对这里的风俗感到疑惑,而居民则指向旧时的京城。远处浮屠在天边耸立,凝视时不禁涌起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垣:险峻的围墙。
- 松桧:松树和桧树,常用来象征坚韧。
- 失意:感到失落,意指未能如愿。
- 咨遗俗:询问过去的风俗。
- 浮图:佛教的塔,象征信仰和超脱。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旧京”可能暗指元代的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旧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八蟠岭》写于游历山水时,受环境启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变迁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王冕的《八蟠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开篇“路绕危垣上”,道出了旅行的艰辛与险峻,令人在自然的壮丽中感受到一种孤独感。接着“风高松桧鸣”,声音的描写使得画面生动,仿佛听到自然的低语,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随着诗句的推进,花飞和草长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花虽美丽却因失意而显得格外凄凉,而草的自由生长则似乎在讽刺人们的无知与无名。在“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游客的困惑与居民的依恋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与隔阂。
最后一句“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浮图作为佛教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却也勾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交织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绕危垣上:描写了险峻的道路,体现出旅行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
- 风高松桧鸣:通过声音描写,展现自然的气氛,松桧的鸣声增强了孤寂感。
- 花飞殊失意:花瓣飞舞,暗示着追求与失落,表达诗人的情感波动。
- 草长不知名:草木生长无人问津,反映出世事无常。
- 游客咨遗俗:游客对当地风俗的困惑,表现出对历史的追问。
- 居民指旧京:居民指向旧时的京城,寓意着对故乡的牵挂。
- 浮图天末起:浮图在天边耸立,象征着信仰与希望。
- 瞻望忽伤情:远望之时,情感涌动,表现出诗人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松桧的鸣叫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飞与失意相联系,构建出一种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垣:象征险恶的人生道路。
- 松桧:代表坚韧与生命力。
- 花:象征美好与易逝。
- 草:象征生机与无名的存在。
- 浮图:象征信仰与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旧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杭州 -
填空题:诗中“花飞殊失意”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
-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自然风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失落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侧重于宁静的心境,而王冕的《八蟠岭》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波动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