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
时间: 2025-01-04 07:53: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多丽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空留在六桥疏柳,孤屿危亭。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白话文翻译:
晚山披着青色,一川的云树在迷蒙中如同幽境。正当烟雾缭绕、紫翠相拥时,斜阳勾勒出南屏的轮廓。馆娃归去吴台游鹿,铜仙飞萤去汉苑。怀古之情愈发浓厚,凭高远望,且用美酒安慰漂泊的心情。自湖上对梅仙遥望,鹤梦何时才能醒来?只留在六桥的疏柳、孤立的亭子等候。待到苏堤的歌声散尽,应该再携妓西泠而去。藕花在细雨中显得清凉,菰蒲柔软的风中戏弄蜻蜓。澄碧的湖水映出秋天的气息,闹红的景色依然驻留,采菱的新曲最让人倾听。水天一色,渔火在两星之间闪烁。多情的月光为人留照,却未曾照亮前面的汀洲。
注释:
字词注释:
- 馆娃:指的是吴地的女子,寓意美丽的女子。
- 铜仙:传说中的神仙,象征着高雅与超脱。
- 疏柳:指的是稀疏的柳树,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菰蒲:水生植物,常见于湖泊,描绘自然风光。
典故解析:
- 吴台和汉苑:均为古代名胜,提及对美景的怀念。
- 梅仙:梅花象征高洁,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以擅长山水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的傍晚,诗人泛舟西湖,感受到自然美景与历史情感交融,借景抒怀,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多丽 西湖泛舟》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西湖泛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晚山青”开篇,便营造出了一幅色彩丰富的自然画面,展现出晚霞映照下的美丽景色。在描写中,诗人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提到的“馆娃归吴台游鹿”与“铜仙去汉苑飞萤”,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诗人在“怀古情多”中表达了对往事的沉思,借高处的远望,沉浸于对过往的回忆之中。
此外,诗中“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的描写,更是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生动而柔和的画面。最后的“多情月为人留照”,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山青:描绘晚霞映照在青山上的景象,开篇设定了清幽的背景。
- 一川云树冥冥:表达了云雾缭绕的神秘感,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
- 正参差烟凝紫翠:烟雾与山色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生动形象。
- 斜阳画出南屏:斜阳的光影勾勒出湖边的景色,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馆娃归吴台游鹿:诗人借用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阳画出南屏”,生动地描绘了黄昏的美丽。
- 拟人:如“多情月为人留照”,赋予月亮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共鸣。
- 对仗:全诗有多处对仗工整,表现出严谨的结构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山:象征宁静与美好,寓意生活的安详。
- 云树:传达出自然的神秘感,暗示无限可能。
- 藕花:象征纯洁与优雅,展现诗人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仙”象征什么?
A. 美丽女子
B. 高雅超脱的神仙
C. 山水的象征
答案:B -
“藕花深雨凉翡翠”中的“翡翠”指的是什么?
A. 玉石
B. 湖水
C. 藕花
答案:B -
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翥《多丽 西湖泛舟》与苏轼《水调歌头》: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但张翥更侧重于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强调豪放与哲理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