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秋光萧瑟,抚景增愁,填此遣兴兼悼归程氏先姊。时九月初七,姊亡日也》
时间: 2025-01-01 18:4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丽 秋光萧瑟,抚景增愁,填此遣兴兼悼归程氏先姊。时九月初七,姊亡日也
——张玉珍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光景萧瑟,看到这样的景色更添愁绪,写下这首诗来遣兴,同时悼念我的已故姐姐。这是九月初七,我姐姐的忌日。
注释:
- 多丽:一种词牌名。
- 萧瑟:形容秋天的景象冷清、悲凉。
- 抚景:指凝视眼前的景色。
- 遣兴:发泄情感、抒发兴致。
- 清砧:清脆的砧声,指秋天的宁静。
- 春记重三,秋怜重九:重三指的是农历三月三日,重九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都是传统节日,表达对时节变化的感慨。
- 兰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温柔和美好。
- 鹿梦:古人常用“鹿”指代梦境,寓意渺茫难寻。
- 菊: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重阳节时常用菊花祭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玉珍(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女性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月初七,恰逢作者姐姐的忌日,诗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痛,情感深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亲情的重视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多丽》通过细腻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已故姐姐的深切怀念。在秋天这个象征着萧瑟与忧伤的季节,诗人以“萧瑟”开篇,便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斜阳的余辉洒在暮山之上,映照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提到的“听寥天征鸿过也”,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回忆往昔的欢聚时光时,诗人对“兰闺”中的愉快时光充满了怀念和惆怅,特别是与姐姐一同挑丝绣花的情景,体现了姐妹间深厚的感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旧事空题,前期不再”,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无奈与追忆,增添了诗的悲情色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秋日的悲凉与对亲人的思念,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山岑:暮色中的山显得更加深邃。
- 斜阳一抹初沉:夕阳的余辉渐渐沉下,渲染出一片温暖而忧伤的气氛。
- 听寥天征鸿过也:听着天上飞过的孤雁,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旅途。
- 燕归盼到而今:燕子归来,仿佛在等待着某个约定的时光。
- 小窗虚风敲残叶:窗外的风轻轻敲打着残留的秋叶,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秋日气氛。
- 荒郊静衣捣清砧:在荒郊的静谧中,传来清脆的砧声,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 春记重三,秋怜重九:春天的节日与秋天的感伤交织在一起。
- 暗染却闲愁几许:默默地流淌着几许愁绪。
- 脉脉感幽襟:深深的情感在心底流动。
- 凭消遣琴弦筝柱,总带商音:弹奏琴筝,音色中总带着一丝忧伤。
- 忆婵娟当时聚首:回想起当年姐妹相聚的欢快时光。
- 兰闺何限欢心:在闺房中有着无尽的欢愉。
- 倚苓床挑丝共绣:依偎在床上共同挑丝绣花的场景令人怀念。
- 携砚匣握管联吟:携带砚台和笔管,吟诵诗词的情景。
- 旧事空题,前期不再:往日的事情已经成空,再也无法重温。
- 重求鹿梦杳难寻:想要追寻的梦境如鹿般难以捉摸。
- 忍对此数丛篱菊,花正绽黄金:面对那几丛金黄的菊花,感受到生命的坚韧。
- 花知否年来憔悴,半为情深:这些花是否明白,自己因深情而日渐憔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鹿梦”比喻难以寻找的回忆。
- 拟人:如“花知否”,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增强感情的共鸣。
- 对仗:如“倚苓床挑丝共绣,携砚匣握管联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和对称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对已故姐姐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生命的衰落与时间的流逝。
- 燕归:象征着团圆和希望。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在重阳节时祭奠先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亲情的怀念
C.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D. 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
填空题:诗中提到“春记重三,秋怜重九”,重三和重九分别指的是和。
-
判断题: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 B
- 农历三月三日;农历九月九日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隐居生活,而张玉珍的《多丽》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亲情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与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