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居不日拟灵台,惟有依庸尚未恢。千古同心应不少,但能继往自开来。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个简陋的居所待了不久,心中却早已想起那灵台(即古代的祭祀场所),可惜依旧是毫无生气。千年来同心协力的人应该不少,只要能够继承过去的精神,自己再开创出新的局面。
注释:
- 燕居:指在家中安静地居住。
- 灵台:古代祭祀用的场所,象征着对先贤的怀念。
- 依庸:指依赖于旧有的事物或状态。
- 千古同心:指古今以来志同道合的人。
- 继往开来:继承过去,开创新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镛,明代诗人,字子文,号石舫,晚号蓬莱山人,擅长诗文,作品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多体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敬仰,体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情怀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对此感到焦虑与无奈,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呼唤人们能够继承先辈的精神,开创新的未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思想上却深刻而耐人寻味。开头的“燕居不日”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的自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思。接着“惟有依庸尚未恢”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当下环境的无奈与失望。这里的“依庸”既可以理解为对旧事物的依赖,也揭示了对创新与变革的渴望。
而后两句“千古同心应不少,但能继往自开来”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发出感叹,古往今来的志同道合者必然不少,但真正能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人却不多。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一种激励与希望,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去开创新的局面,以对得起历史的厚重。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与责任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居不日拟灵台:诗人心中渴望追求灵台的理想,表明他虽然身处安静的环境,内心却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渝。
- 惟有依庸尚未恢:虽然有追求,但现状却是依赖于老旧的事物,未能焕发活力。
- 千古同心应不少:历史上志同道合的人应该是有不少的。
- 但能继往自开来:能真正继承历史并开创新局面的人却不多,强调了责任与使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继往自开来”中“继往”与“开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语:诗中用“依庸”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实际上在呼唤改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历史的继承与创新,表明诗人对传统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先贤的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居:象征着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与安静思考的状态。
- 灵台:代表理想与追求,象征先贤的智慧与精神。
- 千古同心:体现历史的延续与人心的凝聚,象征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燕居不日”中的“燕居”指什么?
- A. 旅行
- B. 在家静居
- C. 参加宴会
-
本诗中提到的“灵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与追求
- C. 权力
-
“千古同心应不少”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历史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 B. 未来没有人能团结
- C. 志同道合的人很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期待。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对比:
- 秦镛的《新复燕居庙成敬和忠宪先师废院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强调历史的继承与创新,后者则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心境,两个诗人在形式上都简洁而明了,但主题与情感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思想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