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二月十日示侃儿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8 02:47:39

阿侃今朝都十岁,惊心我入中年。

堂前老母笑而言。

当时儿性劣,最是太婆怜。

儿亦有儿还肖抚,愿他比抚犹贤。

文章不值一文钱。

父书汝莫读,汝祖已云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阿侃今朝都十岁,惊心我入中年。
堂前老母笑而言。
当时儿性劣,最是太婆怜。
儿亦有儿还肖抚,愿他比抚犹贤。
文章不值一文钱。
父书汝莫读,汝祖已云然。

白话文翻译:

阿侃今天已经十岁了,令我感慨自己已步入中年。
堂前的母亲笑着对我说。
当年我性格顽劣,最是得到了太婆的怜爱。
如今儿子也有了儿子,愿他能比我更贤良。
文章根本不值钱。
父亲的书你不要读,你的祖父早已说过这样的话。

注释:

  • 阿侃:诗中提到的儿子,表示亲近的称呼。
  • 惊心:感到震惊,心中感慨。
  • 老母:指诗人的母亲,暗示亲情。
  • 性劣:性格顽劣,指年轻时的不成熟。
  • 太婆:指祖母,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 肖抚:像父亲一样抚养,延续的意思。
  • 文章不值一文钱:形容读书的价值不高,反映了对传统读书人的一种讽刺。
  • 父书汝莫读:告诫儿子不要读书,指的是对教育的叛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现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家庭和人生感悟为题材,作品常展现对亲情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二月十日,正值春季,作者感叹时光流逝,看着儿子渐渐长大,内心充满了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读书的看法,尤其是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诗歌鉴赏:

《临江仙 二月十日示侃儿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亲情与反思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以“阿侃今朝都十岁”直接引入,表达了对儿子成长的感慨,接着用“惊心我入中年”展现了自己人生的变化,感叹岁月的无情。同时,堂前的老母亲笑语,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支持,也为这段感慨增添了一丝温暖。

在对比少年时的顽劣与如今的期望,诗人通过“性劣”与“太婆怜”的对比,表现出自己对过往的反思,感受到长辈的宽容和对成长的期盼。后半部分,关于“文章不值一文钱”,则是一种对传统教育体制的质疑,表达了对书本知识的怀疑与批评,暗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品德和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依恋,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教育、成长与亲情的多重理解。诗中的情感波动让读者感同身受,激发了对自身成长与家庭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阿侃今朝都十岁”:点明时间与主题,开启对儿子成长的思考。
    • “惊心我入中年”:以感叹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堂前老母笑而言”: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形成对比。
    • “当时儿性劣,最是太婆怜”: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强调长辈对孩子的包容。
    • “儿亦有儿还肖抚”:强调代际传承,家庭的延续。
    • “愿他比抚犹贤”:希望孩子能更优秀,表达了父母的期望。
    • “文章不值一文钱”: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 “父书汝莫读,汝祖已云然”:对教育观念的颠覆,传达出对书本知识的轻视。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自身与儿子成长的对比,凸显时间的流逝。
    • 反讽:对书本知识的贬低,反映出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 亲情描写:通过对家庭的描写传达温暖与期望。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成长、教育与家庭的关系,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质疑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诗人希望子女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得更好,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阿侃: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代表着下一代的成长。
  • 老母: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传统的传承。
  • 文章:象征知识与教育,但在这里被贬低,反映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侃在诗中几岁?

    • A. 十岁
    • B. 十二岁
    • C. 八岁
  2. 诗人对传统教育的看法是?

    • A. 非常赞同
    • B. 有所质疑
    • C. 完全否定
  3. 诗中“太婆”指的是谁?

    • A. 祖父
    • B. 祖母
    • C. 妈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卢前诗中对家庭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通过情感表达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
  • 《诗词鉴赏指南》
  • 《近现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