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雩祭歌 世祖武皇帝》
时间: 2025-01-04 07:1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雩祭歌》
浚哲维祖。长发其武。
帝出自震。重光御宇。
七德攸宣。九畴咸叙。
静难荆衡。凝威蠡浦。
昧旦丕承。夕惕刑政。
化一车书。德馨粢盛。
昭星夜景。非云晓庆。
衢。室成阴。璧水如镜。
礼充玉帛。乐被匏弦。
于铄在咏。陟配于天。
自宫徂兆。靡爱牲牷。
我将我享。永祚丰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祖宗的智慧和武力,强调了帝王的出众。帝王来自震荡的气势,重新照亮了天下。七德宣扬,九畴的功业皆被叙述。治理安静,难以比较于荆衡(指荆州与衡山)。凝聚威严在蠡浦(指湖泊)。早晨承接崇高的使命,傍晚警惕刑法的施行。化作一车书册,德行芬芳,供奉丰盛的粮食。夜空中的明星,不是云雾中的喜庆。街道上,房屋成荫,水面如镜。礼仪充盈如玉帛,音乐悠扬如匏弦。于铄(指优雅的歌声)在这里吟唱,配享于天。自古以来,祭品不应爱惜。我将我自己的祭品享用,愿国家长治久安,丰年常在。
注释
- 浚哲:意为深厚的智慧。
- 维祖:指祖先。
- 长发其武:意指武力强大。
- 重光御宇:重新照亮和治理天下。
- 七德:指古代道德标准。
- 九畴:指九个方面的政务。
- 静难荆衡:治理安静的环境难以比较于荆州和衡山的繁华。
- 凝威蠡浦:在湖泊中凝聚威严。
- 化一车书:象征文化的传播与教育。
- 德馨粢盛:美德芬芳,供奉丰盛的粮食。
- 昭星夜景:明亮的星星映照夜空。
- 礼充玉帛:礼仪充盈如玉帛。
- 乐被匏弦:音乐如匏弦般悠扬。
- 陟配于天:祭品配享于天。
- 靡爱牲牷:不应过于珍爱祭品。
- 我将我享:我将享用我自己的祭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字允升,号少君,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擅长五言诗,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
创作背景
《齐雩祭歌》是为祭祀齐国的祖先而作,反映了当时对祖宗的崇拜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诗中强调德治和礼仪的重要性,反映出南北朝时期士人对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的渴望。
诗歌鉴赏
《齐雩祭歌》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崇高理想的祭歌,诗人在开篇即以“浚哲维祖”表达对祖先智慧的敬仰,而后通过对帝王德行和治国理政的赞美,展现出对国家安宁的向往。诗中用词考究,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传统的缅怀,又有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使得诗意更加深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礼仪场景,诗人不仅表现出对祖宗的崇敬,更体现出对国家治理的期盼。尤其是“礼充玉帛,乐被匏弦”一联,充分展示了当时礼乐文化的繁荣,强调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浚哲维祖:强调祖宗智慧的深厚。
- 长发其武:体现出帝王的强大武力。
- 帝出自震:帝王的威势如雷震。
- 重光御宇:重新照亮治理天下。
- 七德攸宣:道德行为的宣扬。
- 九畴咸叙:政治事务的叙述。
- 静难荆衡:治理安静的环境不易。
- 凝威蠡浦:凝聚威严于湖泊。
- 昧旦丕承:清晨承接伟大的使命。
- 夕惕刑政:傍晚警惕法治的实施。
- 化一车书:象征文化的传承。
- 德馨粢盛:美德芬芳,供奉丰盛。
- 昭星夜景:明亮的星星映照夜空。
- 非云晓庆:不是云雾中的喜庆。
- 衢。室成阴:街道上房屋成荫。
- 璧水如镜:水面如镜子般平静。
- 礼充玉帛:礼仪如玉帛般充盈。
- 乐被匏弦:音乐如匏弦般悠扬。
- 于铄在咏:赞美与歌唱。
- 陟配于天:祭品配享于天。
- 自宫徂兆:自古以来,祭品不应爱惜。
- 靡爱牲牷:不应过于珍惜祭品。
- 我将我享:我将享用自己的祭品。
- 永祚丰年:愿国家长治久安,丰年常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发其武,重光御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璧水如镜”象征国家的清明。
- 排比:如“礼充玉帛,乐被匏弦”,突出文化的繁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对帝王德治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展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祖先:象征着智慧和传统。
- 帝王:代表国家治理的理想。
- 星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水面:象征着清明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齐雩祭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谢朓
D. 白居易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 A. 昧旦丕承
B. 浚哲维祖
C. 夕惕刑政
D. 士人高洁 -
诗中提到的“七德”指的是什么? A. 七种武器
B. 七种美德
C. 七个国家
D. 七个节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谢朓《齐雩祭歌》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但谢朓更侧重于对祖先的崇拜和国家的安宁,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与南北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