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老曾为前代官,江湖相见独饥寒。不道夜深霜露重,犹将玉笛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郑老曾经在前朝担任过官职,如今在江湖中相遇,却独自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他不知道夜已深,霜露沉重,仍然倚着栏杆吹奏着玉笛。
注释:
字词注释:
- 郑老:指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曾经有过官职的老人。
- 江湖:指社会底层或远离官场的地方。
- 独饥寒:独自忍受饥饿和寒冷。
- 不道:不知道。
- 霜露重:霜和露水很重,形容夜晚的寒冷。
- 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这里指精美的笛子。
- 倚阑干:倚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通过“郑老曾为前代官”和“江湖相见独饥寒”可以推测,郑老可能是一位经历了朝代更迭,从官场退隐到江湖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凯在江湖中偶遇一位曾经有过官职的老人,感叹其境遇而作。诗中通过对老人夜晚吹笛的描写,表达了对其孤独和坚韧的同情与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曾经有过官职的老人在江湖中的孤独和坚韧。首句“郑老曾为前代官”点明了老人的身份,而“江湖相见独饥寒”则突出了他现在的困境。后两句“不道夜深霜露重,犹将玉笛倚阑干”通过对老人夜晚吹笛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超然和坚韧,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不为外界的困苦所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老人的描写,传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郑老曾为前代官”:点明了郑老的身份,曾经有过官职,暗示了他的过去。
- 第二句“江湖相见独饥寒”:描述了郑老现在的境遇,独自忍受饥饿和寒冷,突出了他的孤独。
- 第三句“不道夜深霜露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夜晚的寒冷氛围。
- 第四句“犹将玉笛倚阑干”:展现了郑老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依然坚持吹奏玉笛,表达了他的坚韧和超然。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霜露重”的描写,赋予霜露以人的感觉,增强了寒冷的氛围。
- 对比:通过郑老过去的官职和现在的孤独饥寒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境遇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郑老的描写,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露:象征寒冷和艰辛。
- 玉笛:象征艺术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郑老曾经是什么身份? A. 江湖人士 B. 前代官 C. 商人 D. 农民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玉笛”象征什么? A. 寒冷 B. 艺术 C. 孤独 D. 坚韧 答案:D
-
诗中哪一句描述了郑老的孤独? A. 郑老曾为前代官 B. 江湖相见独饥寒 C. 不道夜深霜露重 D. 犹将玉笛倚阑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袁凯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个人境遇的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袁凯的这首诗及其他古代诗歌,适合深入了解古代诗歌。
- 《袁凯诗集》:收录了袁凯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