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是西泠桥畔,难寻春柳春花。
只有婆娑老树,夕阳依旧栖鸦。
白话文翻译
这依然是在西泠桥边,难以寻找春天的柳树和花朵。只有那婆娑的老树,夕阳下依旧栖息着乌鸦。
注释
- 犹是:仍然是,依然。
- 西泠桥:指的是西湖边的西泠桥,以前是著名的景点。
- 难寻:难以找到。
- 春柳春花:春天的柳树和花朵。
- 婆娑:形容树木摇摆的样子,通常指树叶在风中轻轻摇动。
- 夕阳:夕阳西下,指黄昏时的太阳。
- 栖鸦:栖息的乌鸦。
典故解析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被文人墨客所咏叹。在古代,西湖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诗人。西泠桥则是西湖的一个重要景点,历史悠久,风光旖旎,诗人夏言在此怀旧,表达对春天和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500年-1580年),字子升,号敬亭,明代诗人,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诗风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作者年岁渐长,对往日的春天与美好时光感到怀念。西湖作为诗人的游历之地,寄托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三台令·西湖感旧》是夏言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回望,诗中通过描绘西泠桥旁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过去的缅怀。开头两句“犹是西泠桥畔,难寻春柳春花”,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西泠桥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人,但在这时节,春柳春花却难以寻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失落。接下来的“只有婆娑老树,夕阳依旧栖鸦”,则通过对老树和夕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氛围。老树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老,栖息在树上的乌鸦更是为这一景象增添了一层孤独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是西泠桥畔:诗人重回西泠桥,依稀记得往昔的美好。
- 难寻春柳春花:尽管时光流转,春天的美景却已难以寻觅,表现了对春光的怀念和愁苦。
- 只有婆娑老树:只剩下那棵摇曳的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 夕阳依旧栖鸦:夕阳下,乌鸦依然栖息,暗示着时间无情,生命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树与岁月相连,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流逝。
- 拟人:老树的“婆娑”形象化,似乎在诉说着沧桑的故事。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突显春天的缺失与岁月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西泠桥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泠桥: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逝去的时光。
- 春柳春花: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然而此刻却难以寻觅,暗示着失去。
- 婆娑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轮回。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桥名是什么?
- A) 西湖桥
- B) 西泠桥
- C) 苏堤桥
- D) 白堤桥
-
“夕阳依旧栖鸦”中的“依旧”有什么含义?
- A) 依然
- B) 依赖
- C) 依附
- D) 依顺
-
诗中难以寻找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春柳春花
- C) 水果
- D) 鱼虾
答案
- B) 西泠桥
- A) 依然
- B) 春柳春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夏言《三台令·西湖感旧》 vs.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夏言的诗通过对西湖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惆怅的情感;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两者在意象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明代诗人集》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