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

时间: 2025-01-04 13:19:06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莲
瘦影亭亭不自容,
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
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
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
莫放扁舟酒易空。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荷花,身影瘦弱而高雅,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淡淡的香气飘散,却又不知要传递给谁?在那翠绿的叶子减去、红色的花瓣凋零的时刻,荷花更显得孤独,只有在江面清澈的水中、冷冷的月光下存在。我本想守住这青色的房子,保持晚年的贞节,没想到白露已至,秋风已起。尽管目睹了盛衰的变化,然而我的眼里依旧保持着那份沉静,不要让小舟在酒意中轻易漂流空虚。

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而瘦的样子。
  • 杳杳:形容声音或气味微弱而遥远。
  • 不堪:无法忍受。
  • 翠减红销:形容荷叶渐渐枯黄,花瓣凋谢。
  • 青房:指荷花的生长环境。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或品行。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 扁舟:小船。

典故解析:

“白露已秋风”提及节气,白露作为秋季的节气,象征着气温下降和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与盛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字子云,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秋莲》创作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秋莲》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荷花,作为清丽高雅的象征,其“瘦影亭亭”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而矜持的美。诗中“淡香杳杳欲谁通”的提问,巧妙地表达了荷花的无奈与孤独,似乎在追问自己的美丽为何无人欣赏。接下来的“翠减红销际”,则生动描绘了秋天即将来临时,荷花与荷叶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拟欲青房全晚节”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高洁品行的愿望,但“岂知白露已秋风”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人生的变迁和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最后两句“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尽管目睹了世事的变化,诗人依旧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然,提醒人们在繁华与空虚之间找到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瘦影亭亭不自容:荷花的身影纤细高雅,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
  2. 淡香杳杳欲谁通:微弱的香气飘散,不知要传递给谁。
  3. 不堪翠减红销际:无法忍受荷叶的枯萎与花瓣的凋零。
  4. 更在江清月冷中:在清澈的江水和冷冷的月光下显得孤独。
  5. 拟欲青房全晚节:想要守住高洁的品行。
  6. 岂知白露已秋风:没想到白露已至,秋风已经来临。
  7. 盛衰老眼依然在:纵然经历了盛衰变迁,年华依旧在。
  8. 莫放扁舟酒易空:不要让小舟在酒意中轻易漂流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高洁的品行,表达内心的追求。
  • 拟人:赋予荷花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盛衰老眼”与“扁舟酒易”,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荷花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和对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荷花:象征高洁与孤独。
  2. 秋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3.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4.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冷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瘦影亭亭不自容”中的“亭亭”指什么样的状态?

    • A. 高大
    • B. 瘦弱
    • C. 圆润
  2. “岂知白露已秋风”中的“白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节气
    • C. 一种饮品
  3. 诗中“莫放扁舟酒易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人生空虚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秋天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相比,刘因的《秋莲》更加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孤独与高洁,而《秋夜将晓》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