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光欲动别长安,
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
马头惟有月团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离开长安的情景,春季已经过了一半,可城边却特别寒冷。眼前看不到花园里的花和街巷里的柳树,马头上只有明亮的圆月。
注释:
- 欲动:想要离开、动身的意思。
- 别:分别、离别。
- 寒:寒冷,这里指天气的寒冷。
- 不见:看不到。
- 园花:园子里的花。
- 巷柳:巷子里的柳树。
- 马头:马的头部。
- 月团团:圆圆的月亮,此处用来形容明亮的夜晚。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热闹。诗人通过离开长安的情景,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韩愈的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在离别长安时对春天景象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篇“风光欲动别长安”便点明主题,离别之际,春光明媚,但诗人却感受到一丝寒意,反映了他心中对长安的依恋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接下来的“春半城边特地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尽管已是春季,但身处城边的他却感到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是天气的,更是心灵的。最后两句“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诗人用“园花”和“巷柳”来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而月亮的出现则显得格外孤独,暗示着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韩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光欲动别长安”:风光明媚之时,离开长安,暗示离别的情感。
- “春半城边特地寒”:春天已过一半,城边却显得冷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不见园花兼巷柳”:看不到花园的花和街巷的柳树,象征生机的缺失。
- “马头惟有月团团”:马头上只有明亮的圆月,强调孤独与静谧的夜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园花”和“巷柳”,形成了对比。
- 意象:花与柳象征春天的生机,而月亮则象征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在春日寒冷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故乡。
- 春花:象征生机与美好。
- 柳树: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哪个时期的都城?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诗中“寒”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生气
- D. 忧伤
-
“马头惟有月团团”中“月”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思念
- C. 冷静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韩愈更多的是在离别时的孤独,而李白则是在夜晚的寂静中思念故乡,情感的表现上有着细微的差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