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庚辰中秋》
时间: 2025-01-04 10:5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庚辰中秋
作者: 汪精卫 〔近代〕
一点冰蟾,便做出十分秋色,光满处。
家家愁幂,一时都揭。
世上难逢干净土,天心终见重轮月。
叹桑田沧海亦何常,圆还缺。
雁阵杳,蛩声咽。
天寥阔,人萧瑟。
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
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
看分光流影入疏巢,乌头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一轮明月如同冰冷的蟾蜍,映照出无尽的秋色,光辉四射。每家每户都在愁苦之中,纷纷揭开了愁苦的面纱。世上难得一片净土,然而上天总是让人目睹那重重的明月。感叹桑田变成沧海如同无常,圆满与缺失交替。大雁飞阵渐远,蝉声哀怨。天空宽广,人心萧条。只剩下无边的衰草苦苦缠绕着战士的遗骨。采撷九霄之上风露的寒冷,洗涤这万里河山的浑浊。看那光影流转入空荡的鸟巢,乌头旁白如洗。
注释:
- 冰蟾:指明月,因月亮形状像蟾蜍,且“冰”形容月色清冷。
- 家家愁幂:每家每户都在为各自的忧愁而感到沉重。
- 重轮月:重叠的明月,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与变化。
- 桑田沧海:形容世事变迁,桑田变成沧海,象征时间的无常。
- 雁阵杳:大雁飞去的阵列已不可见。
- 衰草:象征着衰败与无望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年-1944年),字公权,号逸舟,近现代著名政治家及诗人。他曾参与辛亥革命,后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领导人。汪精卫的诗词风格多以抒情和感慨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庚辰年中秋,正值政治动荡、国家危难之际,汪精卫借中秋佳节抒发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汪精卫的《满江红 庚辰中秋》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忧伤的作品。全诗以明月为引子,展现了他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现实的悲凉。开头部分通过“冰蟾”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清冷而又明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接着,通过“家家愁幂”的描写,展现了普遍的忧虑,暗示了社会动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汪精卫在此提出“世上难逢干净土”,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中“雁阵杳,蛩声咽”生动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营造了深沉的氛围。随着“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战争与牺牲的无奈和痛苦。最后,他通过“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的意象,表现了对清新明朗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悲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点冰蟾:比喻月亮,象征清冷与孤寂。
- 家家愁幂:每家每户都在为烦恼而愁苦。
- 世上难逢干净土:对现状的无奈,渴望美好。
- 叹桑田沧海亦何常:感慨世事无常,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雁阵杳,蛩声咽:描绘秋天的冷清与哀伤。
- 天寥阔,人萧瑟:广阔的天空下,人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 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对历史的反思,战士的牺牲与痛苦。
- 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渴望通过清新之气洗净历史的污秽。
- 看分光流影入疏巢,乌头白:描绘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蟾”比喻月亮,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天寥阔,人萧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蛩声咽”描绘出秋虫的悲鸣,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反映了汪精卫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中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蟾:象征清冷的月亮,代表孤独与思念。
- 衰草:象征衰败与无望,表现对历史的沉痛回忆。
- 九霄风露:代表清新与理想,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乌头:象征孤独与无助,反映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汪精卫的《满江红 庚辰中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愁苦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冰蟾”指代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答案:B -
“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中“衰草”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生命
C. 衰败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对比,汪精卫的词更为沉重,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忧虑;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两者虽然都表达了对失去的追忆,但汪的词更具历史感、社会感,李的则更显女性的柔情与婉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汪精卫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为深入理解汪精卫的诗词及其历史背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