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芳树翠烟重》
时间: 2025-01-04 10:3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树翠烟重。残角疏钟。落花飞絮一帘风。可惜河阳桃李月,弹指春空。翡翠合欢笼。相望西东。锁窗幽梦几回同。料得朱门歌舞罢,满袖啼红。
白话文翻译:
芳香的树木被浓密的烟雾笼罩,孤零的钟声传出。落花和飞絮在风中飘舞,真令人惋惜河阳的桃花和李花在月下的娇美,转瞬之间春天就过去了。美丽的合欢树下聚集着人们,彼此相望。锁闭的窗户里,幽幽的梦境几度重合。想必那朱门里的歌舞已然结束,满袖泪痕伴随红妆。
注释:
- 芳树:指香气四溢的树木,常用以形容春天的景象。
- 翠烟重:形容绿色的烟雾笼罩,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
- 残角疏钟:指钟声稀疏而微弱,可能暗示孤独。
- 落花飞絮:落花和飞舞的柳絮,描绘春天的柔美与短暂。
- 河阳:指河阳地区,古代著名的桃李产地。
- 翡翠合欢:合欢树的花朵呈现翡翠般的美丽。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常与奢华的生活方式相联系。
典故解析:
河阳的桃李、朱门歌舞等词语都暗含了对繁华的隐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桃李常用来比喻年轻人的美好与朝气,朱门则象征着富贵与繁华,其背后也蕴含了对人世间浮华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允中,号天池,元代诗人、散文家。其诗以豪放、清新见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元代,正值元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芳树翠烟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天的图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开篇的“芳树翠烟重”便给人一种浓郁的春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随后的“残角疏钟”则引发对孤独的思考,钟声的稀疏与自然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活中的孤独与失落。诗人通过“落花飞絮一帘风”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给人以惆怅之感。
接着,诗人通过“可惜河阳桃李月,弹指春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惋惜的情感。桃花与李花的美丽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但春天却如指间的沙子般转瞬即逝。诗的后半部分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思考,“翡翠合欢笼”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但这一切也难逃“锁窗幽梦几回同”的无奈。最后两句“料得朱门歌舞罢,满袖啼红”则是对繁华落尽后的感慨,满袖的泪痕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及人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以“芳树翠烟重”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 “残角疏钟”则转而引入孤独与寂静的情感,形成对比。
- “落花飞絮一帘风”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暗示了变化无常。
- “可惜河阳桃李月,弹指春空”则直接表达惋惜之情,强调美好事物的易逝。
- 中间部分通过“翡翠合欢笼”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相望西东”则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结尾“朱门歌舞罢,满袖啼红”则表现出在繁华过后所留的孤独与惆怅。
-
修辞手法:整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芳树翠烟重”通过色彩的描绘隐含了情感的深邃;“满袖啼红”则运用拟人手法,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映射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芳树: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翠烟:暗示一种朦胧与神秘的美。
- 落花飞絮:代表短暂与易逝的美好,激发惆怅之情。
- 朱门:象征奢华与繁华的生活,反映社会的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芳树”指的是什么? A. 香气四溢的树木
B. 结实的果树
C. 古老的松树
D. 冬青树 -
“落花飞絮一帘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平静
D. 愤怒 -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与繁华
C. 自然
D. 乡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浪淘沙·芳树翠烟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孤独的洒脱,而元好问则更显沉重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