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去岁诣公车》
时间: 2025-01-01 14:4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诣公车。天语勤渠。
绛纱玉斧照寒儒。
恰似昔人曾梦到,帝所清都。
骨相太清臞。谪堕须臾。
今年黄敕换称呼。
只为此翁霜鬓秃,老不中书。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去拜访了公车(指官府),
他对我说话时态度很恳切。
那绛纱的衣服,玉斧的光辉照亮了寒冷的书生。
恰似昔日有人曾在梦中到达过,
那清明的天子所居的地方。
我如今的骨相太过消瘦,
被贬谪的时间稍纵即逝。
今年的黄敕换了称呼,
只因这位老翁白发苍苍,老了不再能中书。
注释
- 公车:古代指官府或官员。
- 天语:天子的言语或旨意。
- 绛纱:一种红色的绸子,象征官服。
- 玉斧: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物品。
- 寒儒:指穷困的书生。
- 清都:清明的地方,指天子所居之地。
- 骨相:指人的骨骼、形体。
- 谪堕:被贬谪、降职。
- 黄敕:皇帝的诏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淳夫,宋代诗人,理学家。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擅长用典,且多表现个人情怀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的感慨与忧伤,以及对年轻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浪淘沙·去岁诣公车》是刘克庄在晚年对自己仕途失落的回顾与思索。诗中开头的“去岁诣公车”,即表达了诗人曾经的求官之路,然而“天语勤渠”则暗示了他的失意,即使当时受到重视,但最终也未能如愿。接下来的“绛纱玉斧照寒儒”,通过生动的意象渲染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虽然官服华丽,却照不亮他身为“寒儒”的悲凉。
“恰似昔人曾梦到,帝所清都”则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似乎在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然而,现实却是“骨相太清臞”,表达了他身体的消瘦与精神的疲惫。“谪堕须臾”则揭示了他被贬谪的无奈和时间的飞逝,这种对无常的感悟让人感到深沉的哀伤。
最后两句“今年黄敕换称呼,只为此翁霜鬓秃”,则凝聚了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自嘲,感叹在岁月流逝中,自己已成了一个年迈的书翁,再也无法返回当年辉煌的岁月。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刘克庄在岁月面前的沉思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诣公车:去年我去拜访官府。
- 天语勤渠:天子对我说话很恳切。
- 绛纱玉斧照寒儒:华丽的服饰照亮了我这个寒酸的书生。
- 恰似昔人曾梦到,帝所清都:就像以前有人梦到过,天子所居住的清明之地。
- 骨相太清臞:我的形体如今虚弱得很。
- 谪堕须臾:被贬谪的时光转瞬即逝。
- 今年黄敕换称呼:今年皇帝的诏书换了称呼。
- 只为此翁霜鬓秃:只是因为我这位老翁白发苍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遭遇与“寒儒”相类比,突显出自身的卑微与失落。
- 对仗:如“骨相太清臞,谪堕须臾”,形成了音韵的美感和节奏感。
- 象征:绛纱与玉斧象征身份和地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理想的追忆,抒发了对官场失意与个人衰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车: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
- 天语:象征天子的权威和对个人的影响。
- 绛纱玉斧:象征官位的光鲜与身份的象征。
- 寒儒:象征贫困书生的无奈与无助。
- 霜鬓: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公车”指的是: A. 车马
B. 官府
C. 书房
D. 私宅 -
“绛纱玉斧”中的“玉斧”象征: A. 书生的身份
B. 权力与地位
C. 财富与荣耀
D. 友谊与爱情 -
诗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A. 爱情的美好
B. 官场的荣耀
C. 人生无常与衰老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和杜甫的作品,均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感伤,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艰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