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再至署斋》

时间: 2025-01-14 19:01:22

残照黯窗纱,蛛网横斜。

年年春酒泛流霞。

寂寞帘栊人不见,想煞桃花。

心绪乱如麻,病里年华。

断魂零梦各天涯,万事不如归去好,那是侬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照黯窗纱,蛛网横斜。
年年春酒泛流霞。
寂寞帘栊人不见,想煞桃花。
心绪乱如麻,病里年华。
断魂零梦各天涯,万事不如归去好,那是侬家。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黯淡无光,蛛网在斜阳下交错。
每年春天,酒杯中映照着流动的霞光。
孤寂的帘子后面没有人影,令人想念那盛开的桃花。
心绪如同乱麻,岁月在病痛中流逝。
魂断梦碎,彼此天涯,万事都不如回家好,那是我心中的归宿。

注释:

  • 残照:夕阳的余晖,形容光线微弱而残缺。
  • 黯窗纱:窗纱透过的光线暗淡,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蛛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孤独的生活。
  • 年年春酒:反映了诗人对往年春天的怀念。
  • 帘栊:窗帘,象征着隔离与孤寂。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美好与生机。
  • 心绪乱如麻:形容心情复杂,难以理清。
  • 断魂零梦:表示失去的梦境和心灵的破碎。
  • 侬家:方言,意为“我的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钧宰(约1640-1715),字仲晦,号惟庵,清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变迁,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渴望归家的情感贯穿全诗。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一 再至署斋》是一首抒发孤独与思乡情怀的词作。开篇以“残照黯窗纱”引入,描绘出一种昏暗的氛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窗外的蛛网,则是岁月流逝的象征,既展示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沉重。

接下来的“年年春酒泛流霞”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春酒本是欢庆的象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透出一丝伤感。接着“寂寞帘栊人不见,想煞桃花”,诗人通过桃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全诗情感逐渐深入,最后以“万事不如归去好,那是侬家”收尾,展现出诗人对归属和温暖的渴望。这种归家情结,不仅是对家庭的向往,更是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令人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残照黯窗纱:黄昏的光辉透过窗纱,显得 gloomy,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2. 蛛网横斜:蜘蛛织成的网,象征着生活的沉重与缠绕。
    3. 年年春酒泛流霞:春天的聚会,酒杯中映照着霞光,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4. 寂寞帘栊人不见:窗帘后没有人,突显孤独感。
    5. 想煞桃花: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加深了孤独感。
    6. 心绪乱如麻:心情复杂,难以理清。
    7. 病里年华:在病痛中度过的时光,反映出生命的无奈。
    8. 断魂零梦各天涯:失去的梦和心境的破碎,表达出对远方的感伤。
    9. 万事不如归去好,那是侬家:归家的渴望,是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蛛网”比喻人生的缠绕。
    • 拟人:将心绪形容为“乱如麻”,生动形象。
    • 对仗:如“病里年华”与“断魂零梦”形成对比,增强情感张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开,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属和安宁的渴望,情感沉郁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残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桃花:代表着青春与美好的向往。
  • 帘栊:象征着隔离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照”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夕阳的余晖
    • C. 月光
  2. “万事不如归去好,那是侬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旅行的向往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财富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美好与青春
    • C.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钧宰的孤独情感与李清照的思乡之情,二者都呈现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但表现的方式却各具特色:黄钧宰以自然景象引发情感,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抒发内心的苦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