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

时间: 2025-01-04 08:05:39

东曹礼乐竦朝端,忽奏皇华遣豸冠。

五色文章金匮富,九天风露玉壶寒。

江头画舫迎潮去,海上青山立马看。

二十四桥春似锦,飞花不到使君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
作者: 吴当 〔元代〕

东曹礼乐竦朝端,
忽奏皇华遣豸冠。
五色文章金匮富,
九天风露玉壶寒。
江头画舫迎潮去,
海上青山立马看。
二十四桥春似锦,
飞花不到使君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礼乐的庄重与繁华,突然奏响了皇帝的命令,派遣苏伯脩前往淮东担任宪使。诗中提到五彩斑斓的文章堆满金匣,象征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九天之上的清风露水,暗示着高洁的气节。江边的画舫迎着潮水而去,海上的青山则在马背上遥望。最后提到二十四座桥在春天的景色中犹如锦绣般美丽,而飞花却无法抵达使君的马鞍,暗含着对离别的惋惜。

注释:

  • 东曹礼乐: 指东曹司,即负责礼乐的官署。
  • 竦朝端: 形容朝廷气氛端肃。
  • 皇华: 皇帝的命令,华美的象征。
  • 豸冠: 古代官员的官帽,象征职务。
  • 五色文章: 形容文章的华美和丰富。
  • 金匮: 金匣,象征财富和文化。
  • 九天风露: 高远的清风和露水,象征高洁的品格。
  • 二十四桥: 指扬州的二十四桥,象征美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当,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流传甚广,以描写社会生活和抒发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伯脩被派往淮东担任宪使之际,表达了对他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中不仅有对朝廷礼仪的描绘,还渗透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元代诗歌的典雅和韵律美,内容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时局的繁华与个人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对礼乐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重的氛围,反映出当时朝廷的重视和对官员的期望。接着通过“江头画舫迎潮去,海上青山立马看”两句,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事结合,表现出对苏伯脩即将踏上旅程的期待与祝福。

而“二十四桥春似锦,飞花不到使君鞍”则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二十四桥的景色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但飞花却无法到达使君的马鞍,暗示着友情的距离与离别的伤感。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富有层次感,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曹礼乐竦朝端: 描绘了朝臣在礼乐中的庄重姿态。
  2. 忽奏皇华遣豸冠: 突然传达了皇帝的命令,暗示官员的职责。
  3. 五色文章金匮富: 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与物质的富裕。
  4. 九天风露玉壶寒: 高洁的品格与远大的志向。
  5. 江头画舫迎潮去: 画舫出发,象征着新的征程。
  6. 海上青山立马看: 远眺青山,寓意着希望与期待。
  7. 二十四桥春似锦: 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8. 飞花不到使君鞍: 友情的惋惜,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九天风露”比喻高洁品格。
  • 对仗: “江头画舫迎潮去,海上青山立马看”形成对称。
  • 排比: 通过多组意象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礼乐、自然景观与友情,表达了对苏伯脩的祝福与惜别之情,体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期待。

意象分析:

  • 礼乐: 代表朝廷的严肃与权威。
  • 江头画舫: 象征旅途与希望。
  • 二十四桥: 美丽的景象,象征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曹”是指哪个部门?

    • A. 军部
    • B. 礼部
    • C. 财部
    • D. 文化部
  2. “飞花不到使君鞍”中“飞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春天
    • B. 友情的距离
    • C. 离别的伤感
    • D. 使君的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吴当的《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和李白的《赠汪伦》,两者都表现了友情,但吴当更多地强调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而李白则着重于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