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峤源 舒頔 〔元代〕
溪回石欲动,山断路还通。 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 野鸡啄寒涧,塞雁下晴空。 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
白话文翻译:
溪水回旋,石头仿佛在动,山峦被截断,道路依然通畅。 石头上的苔藓花白,风吹动林中的枫叶红。 野鸡在寒冷的溪涧中啄食,塞外的雁群从晴朗的天空中降下。 不要奇怪杨朱为何哭泣,因为现在的路更加艰难。
注释:
- 溪回:溪水回旋。
- 石欲动:形容溪水流动时,石头仿佛在动。
- 山断:山峦被截断。
- 路还通:道路依然通畅。
- 嵌石:石头上。
- 藓花:苔藓。
- 飐林:风吹动林木。
- 野鸡:野生雉鸡。
- 寒涧:寒冷的溪涧。
- 塞雁:塞外的雁群。
- 杨朱泣:杨朱是古代哲学家,据说因路途艰难而哭泣。
- 路更穷:道路更加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頔(约1280-1340),字彦实,号东皋子,元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中“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一句,直接引用了杨朱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诗中“溪回石欲动,山断路还通”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又隐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通达。“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两句“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回石欲动,山断路还通”:溪水回旋,石头仿佛在动,山峦被截断,道路依然通畅。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美,同时隐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通达。
- “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石头上的苔藓花白,风吹动林中的枫叶红。这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 “野鸡啄寒涧,塞雁下晴空”:野鸡在寒冷的溪涧中啄食,塞外的雁群从晴朗的天空中降下。这句诗通过动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与希望。
- “莫怪杨朱泣,于今路更穷”:不要奇怪杨朱为何哭泣,因为现在的路更加艰难。这句诗直接引用了杨朱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溪回石欲动”中的“石欲动”比喻溪水流动时的动态美。
- 对仗:“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中的“白”与“红”形成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典故:“莫怪杨朱泣”引用了杨朱的典故,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溪回石欲动:动态的自然景色,隐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与通达。
- 嵌石藓花白: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飐林枫叶红: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野鸡啄寒涧:动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塞雁下晴空:动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杨朱泣:典故,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回石欲动”中的“石欲动”比喻什么? A. 溪水流动时的动态美 B. 石头真的在动 C. 溪水静止不动 D. 石头静止不动 答案:A
-
诗中“嵌石藓花白,飐林枫叶红”中的“白”与“红”形成什么? A. 色彩对比 B. 色彩相同 C. 色彩模糊 D. 色彩单调 答案:A
-
诗中“莫怪杨朱泣”引用了谁的典故? A. 杨朱 B. 孔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A
-
诗中“于今路更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B. 对现实困境的乐观和希望 C. 对现实困境的无所谓 D. 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舒頔的《峤源》: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舒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
- 杜甫的《登高》与舒頔的《峤源》: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感慨,而舒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现实困境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舒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