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卧屏十八花·酴醿 葛立方 〔宋代〕
玉骨檀心不肯妆,牵丝引蔓过东墙。 政须把酒酬清艳,莫待幽香閟枕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酴醿的花,其花瓣如玉般洁白,花心似檀木般深沉,不愿装扮自己。它的藤蔓缠绕,越过东墙。诗人建议要及时饮酒欣赏这清雅艳丽的花朵,不要等到它的幽香被封闭在枕囊中。
注释
- 玉骨檀心:形容花的洁白如玉,花心深沉如檀木。
- 牵丝引蔓:比喻藤蔓缠绕延伸。
- 政须:正需要。
- 酬:欣赏,赞美。
- 清艳:清新艳丽。
- 閟:封闭。
- 枕囊:装有香料的枕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葛立方题写在一幅描绘十八种花的屏风上的,酴醿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对酴醿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及时行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酴醿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首句“玉骨檀心不肯妆”,用“玉骨”和“檀心”来形容花的洁白与深沉,形象生动。次句“牵丝引蔓过东墙”,以藤蔓的缠绕延伸,象征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后两句“政须把酒酬清艳,莫待幽香閟枕囊”,则是诗人对及时欣赏自然美的劝诫,提醒人们不要错过眼前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骨檀心不肯妆:用“玉骨”形容花的洁白,“檀心”形容花心的深沉,表达了花的自然美,不愿人为装饰。
- 牵丝引蔓过东墙:通过“牵丝引蔓”描绘了藤蔓的生长状态,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 政须把酒酬清艳:诗人建议要及时饮酒欣赏这清雅艳丽的花朵,体现了对美的珍惜。
- 莫待幽香閟枕囊:提醒人们不要等到花的幽香被封闭在枕囊中,错过了欣赏的机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骨”和“檀心”比喻花的洁白与深沉。
- 拟人:“不肯妆”赋予花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花的自然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酴醿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及时行乐的感慨,强调了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骨:洁白如玉的花瓣。
- 檀心:深沉如檀木的花心。
- 牵丝引蔓:藤蔓缠绕延伸的景象。
- 清艳:清新艳丽的花朵。
- 幽香:花的香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骨檀心”形容的是什么? A. 玉石和檀木 B. 花的洁白与深沉 C. 玉器和檀香 D. 玉兰和檀树
-
“牵丝引蔓过东墙”中的“牵丝引蔓”指的是什么? A. 编织丝线 B. 藤蔓缠绕 C. 牵引绳索 D. 引导方向
-
诗中“政须把酒酬清艳”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需要饮酒庆祝 B. 及时欣赏花朵 C. 饮酒解愁 D. 饮酒作乐
-
“莫待幽香閟枕囊”中的“閟”是什么意思? A. 开放 B. 封闭 C. 散发 D. 隐藏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葛立方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 王安石的《梅花》则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与葛立方的诗在主题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葛立方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