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时间: 2025-01-04 10:5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骧伐鼓下长川,
直济云涛古庙前。
海客敛威惊火旆,
天吴收浪避楼船。
阴灵向作南溟王,
祀典高齐五岳肩。
从此华夷封域静,
潜熏玉烛奉尧年。
白话文翻译:
龙的威势在长川的鼓声中震荡,
直向古庙前的云涛而去。
海中的客人收起威严,惊动了火焰的旗帜,
天上的神灵收起浪涛,避开了楼船。
阴间的灵魂向南海的王者致敬,
祭典的规模与五岳相比肩。
从此华夏与夷狄的疆域变得安静,
潜心奉献玉烛,迎接尧年的到来。
注释:
- 龙骧:形容龙的威风,象征勇猛。
- 伐鼓:击鼓,古时常用于祭典或出征。
- 海客:指海上的人,可能为商人或水手。
- 阴灵:指阴间的灵魂或神明。
- 南溟王:指南海的神灵。
- 祀典:祭祀的典礼。
- 华夷:古代对华夏与夷狄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擅长咏怀、抒情诗而闻名。他的诗风多样,常表现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祭广利王庙,表达了对海神的敬仰与祭祀之意。在当时,海上交通繁忙,祭祀海神是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活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祭广利王庙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诗的开头,"龙骧伐鼓下长川",以“龙”的形象引入,象征着强大的神力,表现出祭祀的庄重与虔诚。接着,通过“海客敛威惊火旆”,描绘了海上人们在祭典中的紧张与敬畏,突显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神圣感。
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将阴间灵魂的崇敬与祭典的盛况联系在一起,表明祭祀不仅是对神明的敬仰,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最后两句“从此华夷封域静,潜熏玉烛奉尧年”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强调了祭祀对于国家安定、民众安宁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神明的敬仰,也有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唐代社会对信仰与文化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骧伐鼓下长川:描绘祭典的场景,鼓声震荡,象征威严。
- 直济云涛古庙前:祭祀活动直接影响古庙,展现了信仰的力量。
- 海客敛威惊火旆:海上的人们因神灵的显现而感到敬畏。
- 天吴收浪避楼船:天上的神灵为保护船只而收波静浪,表现出神灵的庇护。
- 阴灵向作南溟王:阴间的灵魂向海神致敬,表明祭祀的神圣。
- 祀典高齐五岳肩:祭典的盛大程度与五岳相提并论,显示其重要地位。
- 从此华夷封域静:祭祀后,国家安定,民众安宁。
- 潜熏玉烛奉尧年:隐秘地用玉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祭祀活动与自然现象结合,展现其重要性。
- 拟人:赋予神灵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性和神秘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海神的敬仰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反映了唐代人们重视祭祀文化和信仰的传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威严与力量,代表神灵。
- 鼓:祭典的标志,象征庄重与神圣。
- 海客:代表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 阴灵:象征祭祀的对象,体现文化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群玉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阴灵”指的是谁?
A. 祭祀的神明
B. 阴间的灵魂
C. 自然的力量 -
诗中“从此华夷封域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信仰的怀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李群玉《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均表现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敬仰,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强调祭祀的庄重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群玉诗集》
通过以上内容,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