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广利伐宛图》
时间: 2025-01-04 11:4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广利伐宛图
宋濂 〔元代〕
贰师城头沙浩浩,
贰师城下多白草。
六千铁骑随将军,
风劲马鸣高入云。
师行千里不畏苦,
战士难教食黄土。
上书天子引兵还,
使者持刀遮玉关。
乌孙轮台善窥伺,
宛若不降轻汉使。
玺书昨夜下敦煌,
太白高高正吐芒。
戍甲重徵十八万,
居延少年最翘健。
杀气漫漫日月昏,
边尘冉冉旌旗乱。
水工决水未绝流,
旄竿已揭宛王头。
执驱校尉青狐裘,
牝牡三千聚若丘。
惜哉五原白日晚,
郅居水急㳺魂返。
白话文翻译
在贰师城的城头,沙尘四起;
城下遍布白色的草。
六千铁骑随将军出征,
劲风中,战马的嘶鸣高入云霄。
军队行军千里毫不畏惧艰苦,
战士们却难以忍受埋葬在黄土之中的命运。
上书天子请求引兵回归,
使者手持宝刀,挡住了玉关的去路。
乌孙的轮台擅长窥伺,
宛如不屈服于轻易的汉使者。
昨夜的玺书已从敦煌发出,
太白星高高在上,正吐出光芒。
边境的重甲兵员已征集十八万,
居延的年轻人最为英俊健壮。
杀气弥漫,日月都变得昏暗,
边疆的尘土升起,旌旗纷乱。
水工虽然决水未绝流,
但旄竿已然高悬在宛王的头上。
执驱校尉的身披青狐裘,
雌雄战马三千汇聚如丘。
可惜啊,五原的白昼已晚,
郅居水急,魂魄难以归还。
注释
- 贰师城:古代城名,指的是兵员驻扎之地。
- 黄土:指战士们的埋葬地,暗示死亡。
- 玉关:指边疆的重要关口。
- 乌孙:古代北方一个部族,善于骑射。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居延:古代边境地名。
- 旄竿:旗杆,古代军队用以悬挂旗帜的木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濂,元代文学家,因其文学成就而被后人称为“文人之宗”,以诗文并茂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背景是对外战争的紧张局势,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题李广利伐宛图》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战争诗,描绘了古代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英勇。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战士们在千里行军中不怕艰苦的精神,及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开篇以“贰师城头沙浩浩”引入,营造出战争的紧张氛围,接着描绘出壮观的骑兵队伍,展现出将军的英勇和战士们的决心。
诗中提到的“上书天子引兵还”则反映了士兵渴望回归的心情,战斗的残酷让人心生怜惜,尤其是“战士难教食黄土”一句,更是道出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后半部分提及乌孙部族的警惕与不屈,形成对比,展现出汉朝与外敌之间的紧张关系。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士兵的壮烈与悲壮,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贰师城头沙浩浩:描绘了沙尘弥漫的场景,暗示战争的激烈。
- 贰师城下多白草:城下草木生长,暗含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 六千铁骑随将军:展现出将军的威风与军队的气势。
- 风劲马鸣高入云:气氛的紧张与战斗的迫在眉睫。
- 师行千里不畏苦:表现出士兵坚韧的精神。
- 战士难教食黄土:对士兵命运的悲哀,暗示死亡的到来。
- 上书天子引兵还:士兵希望归乡的心情。
- 使者持刀遮玉关:描绘出使者的阻碍,暗示政治斗争。
- 乌孙轮台善窥伺:乌孙部族的警惕,表示外敌的威胁。
- 宛若不降轻汉使:强调敌人不屈服的态度。
- 玺书昨夜下敦煌:皇命下达,表明战争的决策。
- 太白高高正吐芒:星空的描写,象征希望与光明。
- 戍甲重徵十八万:兵员的征集,暗示战争的规模。
- 居延少年最翘健:描绘出士兵的英俊与勇猛。
- 杀气漫漫日月昏:战争的残酷使生活失去了光彩。
- 边尘冉冉旌旗乱:边境混乱的情景,暗示战斗的激烈。
- 水工决水未绝流:水工的努力,象征希望。
- 旄竿已揭宛王头:战争的进行,象征新的开始。
- 执驱校尉青狐裘:校尉的形象,表现出军人的威武。
- 牝牡三千聚若丘:战马的汇聚,映射出战斗的准备。
- 惜哉五原白日晚:对逝去的白昼的惋惜。
- 郅居水急㳺魂返:急流中的归魂,暗示归乡的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杀气漫漫”,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气氛。
- 对仗:如“风劲马鸣高入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如“执驱校尉青狐裘,牝牡三千聚若丘”,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英勇,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象征战争的混乱与不安。
- 白草:暗示战后荒凉的景象。
- 铁骑: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勇气。
- 黄土:战士们的归宿,象征死亡。
- 旄竿:代表军队的标志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贰师城”是指哪里的城池?
- A. 汉朝边境
- B. 唐朝都城
- C. 宋朝名城
- D. 元代首都
-
诗中提到的“乌孙”是指哪个部族?
- A. 南匈奴
- B. 西域部族
- C. 东夷
- D. 南越
-
“战士难教食黄土”中的“黄土”象征什么意思?
- A. 归乡的希望
- B. 士兵的埋葬地
- C. 生活的艰难
- D. 战斗的胜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题李广利伐宛图》中的士兵归乡情感形成对比。
- 《登高》: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世的忧思,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题李广利伐宛图》中士兵的命运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战争诗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