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段将军征羌图》
时间: 2025-01-04 11:3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段将军征羌图
西域都护多男儿,
护羌校尉仍出师。
生羌八种来寇塞,
白剑欲接双龙飞。
凡亭山上血漂杵,
奢延泽中鬼应语。
至今有花皆成丹,
疑是当年血未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西域的将领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西域都护的男儿们众多,而护羌的校尉仍然出征。生羌的八种部落来侵犯边塞,白色的剑仿佛要与双龙飞舞相接。凡亭山上,战斗留下的血迹犹如漂浮的杵,奢延泽中,仿佛有鬼神在低语。至今盛开的花朵都变成了血色,令人怀疑是当年尚未干涸的鲜血。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域:指古代中国西部的边疆地区。
- 都护:古代官职,负责守卫边疆。
- 羌:古代少数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 校尉:古代军队的官职,负责指挥部队。
- 生羌:指生羌部落,可能是侵犯的敌人。
- 双龙飞:象征英勇和力量,可能指代战斗的场景。
典故解析:
- 凡亭山和奢延泽:可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诗中用以象征战争的惨烈。
- 血漂杵:暗指战争中的惨烈和流血,表现出士兵的伤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诗人,字子固,号云山,出生于今江苏省。作为一位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北方少数民族频繁侵扰中原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现了对征战的思考与对士兵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及士兵的英勇。开篇即描绘出西域的将领们,他们为国征战的决心和勇气令人敬佩。诗中提到的“生羌八种来寇塞”,不仅揭示了战争的背景,也暗示了敌人的强大与侵略性。接着,诗人以“白剑欲接双龙飞”描绘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剑与龙的意象结合,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不屈。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凡亭山上血漂杵”的描写,将战争的惨烈与士兵的牺牲生动地呈现出来,令人心痛。而“奢延泽中鬼应语”则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仿佛历史的幽灵在低语,诉说着战争的悲哀。
结尾的“至今有花皆成丹,疑是当年血未乾”更是将全诗的主题推向高潮,花朵的绚烂与鲜血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创伤依然未愈,历史的伤痛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士兵英勇精神的礼赞,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域都护多男儿:描绘出西域的壮汉勇士。
- 护羌校尉仍出师:强调护羌的校尉在继续出征,表现出勇猛。
- 生羌八种来寇塞:生羌的部落来侵犯边疆,暗示战争的紧迫性。
- 白剑欲接双龙飞:用白剑比喻战斗场面,象征勇士的斗志。
- 凡亭山上血漂杵:血迹飘浮在山上,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 奢延泽中鬼应语:鬼神低语,象征战斗的悲惨与历史的回响。
- 至今有花皆成丹:花的颜色如血,暗示战争的后遗症。
- 疑是当年血未乾:历史的伤痛依旧未愈,警示后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剑欲接双龙飞”,比喻勇士的英勇。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士兵英勇精神的敬意,同时也反思了战争所带来的悲剧与历史的伤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域男儿:象征勇敢与担当。
- 白剑:象征战斗与英勇。
- 血漂杵: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牺牲。
- 丹花:象征伤痛与历史的遗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宋濂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白剑欲接双龙飞”中的“双龙”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勇士的斗志
- C) 敌人的力量
- D) 战争的结束
-
诗中提到的“奢延泽”指代了什么?
- A) 一个美丽的地方
- B) 战斗的场所
- C) 传说中的神秘地方
- D) 古代的名山
答案:
- B) 宋濂
- B) 勇士的斗志
- B) 战斗的场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从军行》杨炯
诗词对比:
- 比较《题段将军征羌图》与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但王昌龄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悲壮情怀,而宋濂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纪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