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西山古木图》
时间: 2025-01-19 20:5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营丘云昏朔风急,
老蛟堕地作人立。
震雷怒电破杳冥,
山鬼野狐皆夜泣。
李侯城南射虎归,
手裂生绡吞墨汁。
狂呼袒臂写此图,
云雾晦冥元气湿。
回看荒原万枯树,
颜色惨澹神尽戢。
乃知妙夺玄化功,
庸史如林岂能识。
当时二李如二龙,
俊气英声动都邑。
百年灾变不须臾,
骥去图存安可絷。
君不见风流人物今已徂,
岂特丹青绝代无。
白话文翻译
在营丘上,云层昏暗,北风呼啸,老蛟(传说中的生物)坠落在地,似乎变成了人形。震雷怒吼,闪电穿破了无边的黑暗,山里的鬼怪和狐狸都在夜里悲鸣。李侯从城南射虎而归,手指撕裂生绡,仿佛要吞下墨汁。狂呼着袒露双臂,描绘出这幅图画,云雾浓厚,元气湿润。回望荒原上那万树枯萎,颜色惨淡,神情憔悴。才知道那高妙的技艺是夺取了自然之力,庸俗的历史如同森林,怎能识别?当时的二李(李白和李贺)如同两条龙,他们的才气与声名震动了整个都城。百年灾变不曾停歇,骏马走去,留下的图画怎么能够束缚?难道你没看到那些风流人物已经逝去吗?这岂止是丹青(绘画)绝代无?
注释
- 营丘:古地名,指的是营丘山。
- 老蛟:传说中的怪兽,象征神秘与恐惧。
- 李侯:指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李白。
- 生绡:一种精细的丝绸。
- 丹青:指绘画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濂(公元1310-1381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因其作品充满豪情,尤其擅长于古体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变革时期,诗人借古木图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李西山古木图》以古木为引,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杰出人物的怀念。首联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仿佛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消逝。紧接着通过“李侯”的形象,转向对李白的追思,表现出对其才气与成就的赞叹。诗中运用“震雷怒电”与“山鬼野狐”的对比,反映出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悲凉。
随后的描写则通过“生绡吞墨汁”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与执着,体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以“风流人物今已徂”结尾,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无尽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自然景象,暗示历史的苍凉与人心的苦痛。
- 中间部分以李侯为中心,展现诗人的艺术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
- 尾联则总结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木与历史人物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深刻性。
- 拟人:山鬼野狐的悲泣,让自然充满了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古木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历史的沧桑。
- 李侯:象征才华与成就。
- 风流人物:象征历史的英雄与伟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李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李贺
- C. 李清照
-
“震雷怒电”用来形容什么?
- A. 自然景象
- B. 人心的悲痛
- C. 诗人的情感
-
诗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对历史的赞美
- B. 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杜甫的《春望》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悲凉,二者在情感上有所呼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宋濂与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