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时间: 2025-01-01 13:53:05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阿楚新来都六岁,掌中一捻娇春。
诗中有笔画难真。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
旧说张门多静女,更和灵照情亲。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

白话文翻译

阿楚新近来到,才六岁,像是掌中一捻娇嫩的春天。
诗中笔墨难以描绘她的真实。芝草的香气如云朵般飘散,鱼儿的细鳞如锦缎般华美。
古人说张家门第多静女,而她更与灵照相亲。
她外家姓庞,夸谈与孔兄的交情。
将来再看小妹,她就像林下的谢夫人一样优雅。

注释

字词注释

  • 阿楚:指诗中所提到的女子名字,可能是“楚楚”的简称。
  • 娇春:指春天的娇嫩与柔美。
  • 芝香:芝草的香气,象征清新与美好。
  • 灵照:可能指的是某位与女子关系密切的人物。
  • 孔兄:指孔子,可能是用来表示文学、学问的渊源。
  • 谢夫人:指谢道韫,东汉女诗人,以才华闻名。

典故解析

  • 张门多静女:源于《诗经》,形容张家门第出美女,强调女子的优雅与沉静。
  • 林下谢夫人:指谢道韫,她以才华和风范著称,诗中用以比喻阿楚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5-1320),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字子安,号山农,生于今山东省。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豪放而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阿楚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小女子阿楚的婉约与美丽。开篇提到阿楚的年龄和娇嫩,立即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这个纯真无邪的少女。随后,诗人通过“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这样的意象,展现出阿楚的美好与生机,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她的周围。诗中提到“旧说张门多静女”,不仅是对她家庭背景的赞美,也是对她性格品质的肯定。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提及“灵照情亲”,让人与古代名士的情感相呼应,暗示阿楚不仅外表美丽,内在的气质同样出众。同时,提到“外家姓庞氏”,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她之间的亲近关系,诗人希望在未来与阿楚的再相见中,能够发觉她更深层的魅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气氛,诗人对阿楚的赞美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歌颂,更是一种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视觉的美感,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阿楚新来都六岁”:引入阿楚,强调她的年轻与纯真。
  • “掌中一捻娇春”:比喻阿楚如春天般温柔可爱。
  • “诗中有笔画难真”:诗人感叹用笔难以真实捕捉阿楚的美。
  • “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阿楚如芝草般清新,似锦鱼般美丽。
  • “旧说张门多静女”:引述古人对张家女子的评语,形象生动。
  • “更和灵照情亲”:暗示阿楚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外家姓庞氏夸谈体遣孔兄”:提及她的家族背景与文化根基。
  • “异时看小妹,林下谢夫人”:展望未来,再次见到阿楚时,她的优雅与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掌中一捻娇春”,形象地表现了阿楚的美。
  • 对仗:如“芝香云作朵,鱼细锦为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调阿楚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阿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女性品德与才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春:象征青春与美丽。
  • 芝香:代表清新自然的气息。
  • 云、鱼:引申出柔美与灵动的形象。
  • 林下: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环境,象征理想中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楚的年龄是多少岁?
    A. 四岁
    B. 六岁
    C. 八岁

  2. 诗中提到的“灵照”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位与阿楚关系密切的人
    C. 一个地名

  3. 诗人对阿楚的赞美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 外貌和内在的品德
    B. 家族背景和财富
    C. 学识与才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女性美的赞美。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的作品在女性美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 元好问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外在的描写与对比,突出女子的清新与独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