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1 17:44:03

连雨嘉陵江水涨,风吹帆举舟轻。

笙歌遥度隔江声。

纵身沧浪,忽见影娉婷。

浪卷潮吞曾一瞬,为谁斩断尘情?

阶前蝼蚁尚偷生。

沉沦今夕,空冀是归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雨嘉陵江水涨,风吹帆举舟轻。
笙歌遥度隔江声。纵身沧浪,忽见影娉婷。
浪卷潮吞曾一瞬,为谁斩断尘情?
阶前蝼蚁尚偷生。沉沦今夕,空冀是归程。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使嘉陵江水上涨,风吹动着帆,船轻轻地漂浮着。
远处传来的笙歌声穿过江面,悠远而动人。我纵身跃入沧浪之中,忽然看到一个美丽的身影。
浪潮卷起,一瞬间吞没了一切,这一切又是为了谁来斩断我对尘世的情感呢?
在台阶前,连蝼蚁也在偷生存。而我在这沉沦的夜晚,空自期盼着归来的路程。

注释:

  • 连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 嘉陵江:长江的支流,流经四川境内。
  • 笙歌:一种乐器声,通常用来形容欢快的音乐。
  • 沧浪:指大海或江河的波浪。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尘情:世俗的情感或牵挂。
  • 蝼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形容生命的渺小。
  • 沉沦:指沉没、迷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茅于美(1880-1953),字子华,号韵堂,近现代诗人,出生于四川,曾留学日本,受西方文学影响,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山水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20世纪初,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茅于美的一首代表作,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从“连雨嘉陵江水涨”开始,诗人以江水的上涨引出心中的波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情景,仿佛暗示着人生的起伏与不定。接着,笙歌声传来,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孤独的反衬。

“浪卷潮吞曾一瞬,为谁斩断尘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情感的无奈与困惑,仿佛在询问:这一切的纷扰与执念,到底是为了谁?这句诗的情感深邃,令人深思。而最后两句以“蝼蚁”自喻,体现了人对生存的渺小与无力感,沉沦的夜晚,归程的渴望,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蕴含了人生哲理,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连雨嘉陵江水涨:描绘了江水因连绵的雨水而上涨的景象,象征着情感的波动。
  2. 风吹帆举舟轻:船只在风的推动下轻盈地漂浮,表现了自由与轻松的感觉。
  3. 笙歌遥度隔江声:远处传来的乐声,象征着浪漫与美好,同时也与孤独形成对比。
  4. 纵身沧浪,忽见影娉婷:诗人跳入波涛中,看到一个美丽的身影,暗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
  5. 浪卷潮吞曾一瞬:波浪瞬间卷起过去的一切,隐喻人生的无常。
  6. 为谁斩断尘情?:反思情感的执着,为谁而苦,流露出对世俗情感的迷茫。
  7. 阶前蝼蚁尚偷生:与大自然的渺小对比,突显生命的脆弱。
  8. 沉沦今夕,空冀是归程:沉沦于当下,期盼归途,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浪卷潮吞”,将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表现其激烈与瞬息万变。
  • 拟人:如“笙歌遥度”,使音乐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尘世情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时间流逝与情感的波动。
  • 帆舟:代表自由与追寻。
  • 笙歌:象征美好与快乐。
  • 沧浪:暗示激情与冲突。
  • 蝼蚁:象征生命的渺小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临江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茅于美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嘉陵江”是: A. 一条支流
    B. 一座山
    C. 一座城

  3. “为谁斩断尘情”的意思是: A. 对爱情的执着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茅于美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庐山谣》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临江仙》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纠结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茅于美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