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戍兵》
时间: 2025-01-01 14:58: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戍兵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
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皇帝无事可做,偶尔游玩于汾水之旁,何以狐狸却在夜间啸叫成群?夜晚指向碧蓝的天空占卜晋国的命运,清晨磨剑独自眺望秦国的云彩。红色的旌旗不卷起,风急促得让人心焦,画角悠然地吹奏着,太阳又要落山。难道真正有征战就必须有战斗?洛阳城为何要长久驻军呢?
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
- 汾:汾水,位于今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 狐狸啸作群:狐狸在夜间叫唤,象征乱世中不安的局势。
- 碧天:清澈的天空,象征着希望和远方的理想。
- 孤剑:独自磨剑,象征着准备和警惕。
- 红旌:红色的旗帜,常用于军队,象征征战。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代表着战斗和号角声。
- 洛阳:古都,象征着政治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字子华,唐代诗人,晚唐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柔美,善于用典,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抒情和咏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复杂,边疆战事频繁,诗人以赠诗的方式,表达了对戍兵艰辛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局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赠戍兵》通过对戍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反思。开篇用“汉皇无事暂游汾”引入,暗示统治者的无所作为,而“狐狸啸作群”则揭示了隐患与不安的气氛,暗示着战乱的前兆。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与晨光,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期待,而“晓磨孤剑”则表现出戍边士兵的警觉与准备,反映出戍兵的无奈与辛劳。
最后,诗中的“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则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质疑为何要长时间驻兵,是否真的需要战争。这种对战争的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无谓战争的反思。整体上,这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士兵的同情,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皇无事暂游汾:揭示统治者的无所作为,引出对士兵生活的关注。
- 底事狐狸啸作群:狐狸在叫,象征着社会动荡的隐忧。
- 夜指碧天占晋分:夜晚看天象,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晓磨孤剑望秦云:清晨磨剑,孤独而警觉,展现戍兵的心境。
- 红旌不卷风长急:红色旌旗随风飘动,象征战斗的急迫感。
- 画角闲吹日又曛:乐器声悠然,暗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 止竟有征须有战:质疑战争的必要性,反映对战争的思考。
- 洛阳何用久屯军:对驻军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狐狸啸叫比喻社会动荡。
- 对仗:如“夜指碧天”和“晓磨孤剑”,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如“画角闲吹”,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戍兵生活的描绘与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无谓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皇:代表统治者,象征权力与责任。
- 狐狸:象征动荡与危险。
- 孤剑:象征个人的孤独与警觉。
- 红旌:代表战争与征战。
- 画角:象征号角声,暗示战斗与和平的交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汉皇无事暂游汾”表达了什么?
A. 皇帝闲逛
B. 皇帝忙于政务
C. 皇帝忧虑国家 -
“止竟有征须有战”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必须有战争
B. 战争是必要的
C. 战争是多余的 -
洛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政治中心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时代的忧虑与思考。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士人出征的关心与祝福。
诗词对比:
- 韦庄的《赠戍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前者关注士兵的生活与战争的无奈,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宏观思考,反映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赠戍兵》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