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

时间: 2025-01-01 11:48:50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白话文翻译:

我不想离开这座老山,因为这里有濯缨泉。
晨曦下松枝遮挡,秋天的光辉与月色交融。
走在山间小路上,鞋底的痕迹已尽,坐下来静静地对着角巾。
在这幽静的栖息之所,既然没有人打扰,我也不在意俸禄的事。

注释:

  • 旧山:指老旧的山,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留恋。
  • 濯缨泉:泉水名,意为洗涤缨带的泉水,象征清幽与宁静。
  • 晓景:早晨的景色。
  • 松枝覆:松树的枝叶遮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屐齿:木屐的底部,代表行走的痕迹。
  • 角巾:一种头巾,常用以遮阳或装饰。
  • 寂寂幽栖处:幽静的栖息之地,暗示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
  • 俸钱:指官员的俸禄,诗中表达对物质利益的淡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 780-842),字子文,号云间,晚唐诗人,出生于今陕西省,曾任秘书郎、韵书等职。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姚合隐居的时光,表现他在宁静的山水间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濯缨溪》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姚合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诗的开头以“旧山宁要去”引入,突显了作者对这座山的依恋,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暗示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逃避。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晨光下的松树和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在诗中,作者通过“行寻屐齿尽”与“坐对角巾偏”的对比,表现了行走与静坐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自然中的深思与自我反省。最后一句“无妨请俸钱”更是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节奏优雅,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旧山宁要去:表达了对这座老山的依恋,隐含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2. 此有濯缨泉:指出这里有美好的泉水,象征着清新与安宁。
    3. 晓景松枝覆:描绘早晨的景色,松树的枝叶为其遮蔽,增添了自然的亲切感。
    4. 秋光月色连:秋天的光辉与月色相连,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5. 行寻屐齿尽:走在小路上,鞋底的痕迹已经消失,暗示行走的旅程已尽。
    6. 坐对角巾偏:坐下来,静静地面对着角巾,表示沉思和放松。
    7. 寂寂幽栖处:在幽静的栖息之地,暗示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
    8. 无妨请俸钱:对于俸禄的淡泊,表达了对物质的无所谓。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创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隐逸文化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 濯缨泉:象征洗净心灵的自然之泉,代表清新、宁静。
  • 松枝: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自然的生命力。
  • 晓景与秋光月色:象征时光的流转与自然的美丽,反映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旧山宁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B. 对山的依恋
    C. 对名利的渴望

  2.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体现了什么? A. 诗人的独处与思考
    B. 诗人的旅行经历
    C. 诗人的社交活动

  3. 诗中提到的“俸钱”指的是什么? A. 钱财
    B. 官员的薪俸
    C. 生活的消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二》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濯缨溪》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加强调了自然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而姚合则更注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