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徐太傅园》

时间: 2025-01-04 09:12:38

乍起日犹长,重来暑渐藏。

鸡鸣隔林屋,人语出藩墙。

杨柳晚风静,芙蓉秋水香。

王孙多乐事,扶醉拥笙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起日犹长,重来暑渐藏。
鸡鸣隔林屋,人语出藩墙。
杨柳晚风静,芙蓉秋水香。
王孙多乐事,扶醉拥笙簧。

白话文翻译

刚升起的太阳依然长,重游此地时暑气渐渐隐藏。
鸡鸣声传出林间小屋,人声从围墙外飘扬。
杨柳在晚风中显得宁静,芙蓉花在秋水中散发香气。
王孙们有很多快乐的事情,扶持着醉意,拥抱着笙簧乐器。

注释

  • 乍起:刚刚升起。
  • 日犹长:太阳升起的时候,日头依然很长,表示夏天的延续。
  • 重来:再次来到。
  • 暑渐藏:暑气逐渐隐去,暗示夏天即将结束。
  • 鸡鸣:鸡叫声。
  • :隔着。
  • 人语:人们说话的声音。
  • 藩墙:围墙,表示地方的限制。
  • 杨柳:柳树,常用来象征柔美。
  • 晚风静:晚上的风很平静。
  • 芙蓉:荷花,象征清丽。
  • 王孙:指贵族子弟。
  • 乐事:快乐的事情。
  • 扶醉:帮助醉酒的人。
  • 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指的是乐器的发声部分。

典故解析

“王孙”通常指的是贵族的子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权贵的羡慕与追求。诗中提到的“扶醉”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沉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个性。其诗风既有传统的工整,也显示出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徐太傅园,重游此地时,诗人感受到夏天即将结束的气氛,结合个人的感受与周围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诗歌鉴赏

《重游徐太傅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在重游故地时复杂的情感。开篇“乍起日犹长”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季节的变迁,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借助鸡鸣和人语的细节,展现了园中生活的气息,增添了人文气息。尤其是“杨柳晚风静,芙蓉秋水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宁静与美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最后一联“王孙多乐事,扶醉拥笙簧”则转向人文情趣,表现了王孙们的欢乐与生活的多姿多彩,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与人文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乍起日犹长:刚刚升起的太阳依然长,给人以夏日的延续感。
  2. 重来暑渐藏: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感受到暑气在逐渐消退,暗示季节的变化。
  3. 鸡鸣隔林屋:鸡叫声从林间小屋传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气氛。
  4. 人语出藩墙:人们的谈话声从围墙外传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杨柳晚风静:傍晚的杨柳在微风中显得平静,表现出一种柔和的自然。
  6. 芙蓉秋水香:芙蓉花在秋水中散发着香气,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7. 王孙多乐事:王孙们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8. 扶醉拥笙簧:扶持着醉意,拥抱着笙簧乐器,表现了享乐与欢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鸡鸣隔林屋,人语出藩墙”,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杨柳晚风静”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情境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的描写和人文的关怀,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鸡鸣: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和早晨的清新。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命的脆弱。
  • 芙蓉:象征纯洁和美丽。
  • 王孙:象征权贵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起日犹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季节的变化无所谓
    C. 对人群的观察
    答案:A

  2. “鸡鸣隔林屋”中的“隔”是什么意思? A. 在
    B. 隔着
    C. 旁边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代什么? A. 普通百姓
    B. 贵族子弟
    C. 文人雅士
    答案:B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
  2. 《登高》 - 杜甫
  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 - 孟浩然
    • 主题相似: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忆江南》 - 白居易
    • 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怀。

这些诗作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