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榆生夫子辞世忽忽一纪,庚申1980残秋,上海音乐学院为师补行追悼仪式》
时间: 2025-01-01 11:12:4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木兰花慢·榆生夫子辞世忽忽一纪,庚申1980残秋,上海音乐学院为师补行追悼仪式
作者: 喻蘅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叹频年劫罅,问消息,竟沉沉。
恁绉水风和,滋花雨细,损却骚心。
侵寻。江关赋笔,似兰成萧瑟更谁禁。
任是漫天桃李,那堪薄海浓阴。
而今。禹域沐甘霖,乐府访遗音。
怅子夜吴趋,凄其楚些,都付嵇琴。
留得倚声逸谱,继周姜绝响发幽忱。
忍对缣缃手泽,如闻风雨龙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叹息这几年时光流逝,询问消息,却仍然感到沉重。
那柔和的水风,细雨滋润,却又损伤了我的心绪。
侵寻而来。江边赋笔,似兰花般萧瑟,谁能阻挡。
即便是漫天的桃李花,怎么能承受这浓厚的阴霾。
如今,在大禹的故土沐浴甘霖,乐府的遗音得以追寻。
在子夜时分的吴地,凄凉的楚音,都交给了嵇琴。
留得一曲逸谱,继承周、姜的绝响,表达幽深的情感。
忍耐着面对丝绸般的手泽,仿佛听到了风雨中的龙吟。
注释:
字词注释:
- 劫罅: 指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绉水: 形容水波的轻柔。
- 骚心: 指心中烦扰不安。
- 侵寻: 潜心追寻。
- 江关: 江边或水边的地方。
- 薄海浓阴: 形容阴云密布的天气。
- 禹域: 指大禹治理水患的地方,象征着丰沛的雨水。
- 缣缃: 细腻的丝绸,象征着珍贵的东西。
- 龙吟: 形容声音的悠扬,常用于比喻乐器的美妙音色。
典故解析:
- 嵇琴: 指嵇康的琴艺,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高雅与才情。
- 周姜: 指周朝的姜夔,对古琴音乐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生年不详)是近现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及对故人的怀念。其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1980年,正值作者追悼其恩师榆生夫子之际,表达了对师长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榆生夫子辞世》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恩师的缅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哀伤与惆怅。开头的“叹频年劫罅,问消息,竟沉沉”,直入主题,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暗示了对师长音讯的渴望。接下来的意象如“绉水风和”、“滋花雨细”,则通过自然的柔美与细腻,构建出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氛围。
诗中反复提到的桃李、甘霖等意象,既象征着师长的教导与恩泽,也暗含了对目前境遇的无奈与惋惜。“而今。禹域沐甘霖,乐府访遗音。”展示了追忆的情感与对师长音乐遗音的珍视。最后,诗尾以“忍对缣缃手泽,如闻风雨龙吟”收尾,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以古典诗词的形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传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且深邃,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频年劫罅,问消息,竟沉沉。”: 感叹时间的无情与对故人的思念。
- “恁绉水风和,滋花雨细,损却骚心。”: 描绘自然的柔美,却无法抚平内心的烦躁。
- “侵寻。江关赋笔,似兰成萧瑟更谁禁。”: 表示在江边创作的孤独与无奈。
- “任是漫天桃李,那堪薄海浓阴。”: 即使桃李盛开,也无法抵挡内心的阴霾。
- “而今。禹域沐甘霖,乐府访遗音。”: 追忆师长的恩泽与教导。
- “怅子夜吴趋,凄其楚些,都付嵇琴。”: 在夜晚的宁静中,感到楚音的凄凉,寄托于古琴。
- “留得倚声逸谱,继周姜绝响发幽忱。”: 传承古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 “忍对缣缃手泽,如闻风雨龙吟。”: 面对珍贵的回忆,仿佛听到了古琴的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 “如闻风雨龙吟”赋予自然以声音,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 如“绉水风和,滋花雨细”,增强了读者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恩师的追忆,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教育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音乐艺术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 象征师长的教导与恩泽。
- 甘霖: 象征着滋养与恩惠。
- 江关: 代表了创作的环境与孤独。
- 嵇琴: 象征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关”指的是:
A. 城市边界
B. 江边的地方
C. 山间小路
D. 海边 -
“怅子夜吴趋”的“吴”指的是:
A. 吴国
B. 古代的诗人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 -
“忍对缣缃手泽”中的“缣缃”指的是:
A. 细腻的丝绸
B. 一种乐器
C. 诗词的书法
D. 一种茶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喻蘅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缅怀,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解读与欣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