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咏》

时间: 2025-01-04 09:38:57

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夫人咏
元好问

木兰芙蓉满芳洲,
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
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
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
竹枝无声堕残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木兰和芙蓉花盛开在芳香的洲滩上,白云悠闲地飘过北岸。千秋万岁,帝王之乡似乎遥不可及,白云来去无定,空中漫游。秋风与秋月交相辉映,映照着沅江的渡口,波浪上弥漫着寒烟,轻柔的素衣在烟雾中飘荡。九疑山高耸入云,夜晚猿声哀啼,竹枝上无声地滴落着残留的露珠。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兰:指木兰花,花朵美丽,常用来象征女性的美德。
  • 芙蓉:指芙蓉花,常见于水边,代表清雅和美丽。
  • 芳洲:指芬芳的洲滩。
  • 帝乡:指皇帝的故乡或繁华之地,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悠悠:形容空旷、悠远的样子。
  • 沅江:流经湖南的一条河流,水景优美。
  • 九疑山:位于湖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竹枝:竹枝上露水滴落,象征着秋天的宁静。

典故解析

“千秋万岁帝乡远”中的“帝乡”代表着理想与权力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5-1328),字子静,号天池,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题材多样,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写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湘夫人咏》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宋灭亡后的动荡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寄情于自然,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诗歌鉴赏

《湘夫人咏》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湘江的秋天美景。开头两句“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描绘了自然的生机,木兰与芙蓉的花朵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接下来的“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则转向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遥远理想的追求与无奈的感叹。秋风秋月的意境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孤独,波上寒烟的描写增强了氛围的清冷与淡雅。

接下来的描写“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猿啼声声,竹枝上的露珠静静滑落,传递出一种忧伤与孤独感。这种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形成了诗的情感核心。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兰芙蓉满芳洲:描绘花开繁盛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2. 白云飞来北渚游:白云在空中悠闲地飘动,增添了诗的空灵感。
  3. 千秋万岁帝乡远: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一种遥不可及的感慨。
  4. 云来云去空悠悠:表现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感觉,时间的流逝无影无踪。
  5. 秋风秋月沅江渡:秋天的景色,风月交相辉映,渲染出宁静的氛围。
  6. 波上寒烟引轻素:波上轻烟缭绕,素衣飘动,增强了诗的意境。
  7. 九疑山高猿夜啼:高山之上,猿声哀鸣,增添了孤独感。
  8. 竹枝无声堕残露:竹枝上的露水无声滴落,传递出一种静谧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拟人:白云、波浪等具有人情味,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如“秋风秋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兰、芙蓉:象征美丽与生命力。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秋风、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伤。
  • 竹枝、露珠: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秋万岁帝乡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高兴 C. 无奈 D. 愤怒

  2. “白云飞来北渚游”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自由 B. 杂乱 C. 忧愁 D. 热闹

  3. 诗中提到的“九疑山”象征着? A. 繁华 B. 孤独 C. 快乐 D. 亲情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湘夫人咏》

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静夜思》更着重于孤独与思乡,而《湘夫人咏》则结合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叹。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