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04 12:49:1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江红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枕馀醒,厌厌共相思无力。人语定小窗风雨,暮寒岑寂。
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问寸肠能著几多愁,朝还夕。
春草远,春江碧。云暗澹,花狼藉。更柳绵闲扬,柳丝谁织。
入梦终疑神女赋,写情除有文星笔。恨伯劳东去燕西归,空相忆。
白话文翻译
在一枕睡醒之后,心中满是无力的相思。窗外传来人语,伴随着风雨,夜晚寒冷而寂静。
绣被上留下的欢香依然未减,封存的锦书上泪痕仍然湿润。问问我的心肠,究竟能承受多少愁苦,早晨又到黄昏。
春草远去,春江碧绿。云朵淡淡,花朵零落。柳絮轻扬,柳丝又是谁在编织呢?
入梦时总是怀疑神女所赋的诗篇,写情之作除了有文星的笔之外,还有谁?恨伯劳鸟东去西归,空自思念。
注释
- 一枕馀醒:一觉醒来,残留的思绪。
- 厌厌:厌倦、无力的状态。
- 锦书:用锦缎包裹的书信,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寸肠:比喻心肠,表示内心的情感。
- 伯劳: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思念、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美,号天民,金朝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以风格清新、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满江红》作于元好问晚年,正值金朝社会动荡、个人情感愁苦之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相思情感的深切体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了情感纠结和思念之苦的古诗。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思绪万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初句“一枕馀醒”引入,勾勒出刚醒时的迷离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对相思的厌倦,愁苦的情感通过“锦书封泪红犹湿”得以展现,书信承载着太多未能言说的情感,令人心痛。
诗人通过对春草、春江、云朵和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春草的远去、春江的碧绿,仿佛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常。而那“柳丝谁织”的疑问,更是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在表现思念之苦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增强了诗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枕馀醒:醒来后,心中仍残留着梦中的思念。
- 厌厌共相思无力:对相思的疲惫和无奈之感。
- 人语定小窗风雨:窗外的风雨声夹杂着人声,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 绣被留欢香未减:绣被上仍然留有欢愉的香气,象征着美好记忆的残留。
- 锦书封泪红犹湿:书信上泪痕未干,传递出浓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春草、春江等自然景物,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柳丝被描绘成有人在编织,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春草远,春江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深沉的相思之苦和孤独的情感,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对美好往事的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在此处却显得遥远,暗示思念的无奈。
- 春江:代表着流逝的时间与无情的现实。
- 柳丝:象征着柔情与思念,柳树的轻柔让人感到温情又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元好问
C) 陶渊明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锦书”象征着什么?
A) 书信
B) 诗篇
C) 文字
D) 文房四宝 -
诗中“春草远,春江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特别是林黛玉的诗作,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满江红》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两首诗都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而婉约,而元好问则更显内心的苦涩和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金诗选》
- 《元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