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庄中秋》

时间: 2025-01-17 08:35:42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吃得不好,身体日渐消瘦,衣服也越来越薄,秋天已然变得寒冷。孩子们在这里随意地回忆往昔,而走在路上的人又怎能体会到艰难呢?露水的寒气透过茅屋,溪水的声音在石滩上喧闹不已。山中的月亮昨夜升起,直到天亮我却没有看到它。

注释:

  • 强饭:指勉强吃的食物,意指饮食不佳。
  • 日逾瘦:随着日子过去,身体愈加消瘦。
  • 狭衣:衣服变得狭窄,形容衣物单薄。
  • 儿童漫相忆:儿童随意地回忆往昔。
  • 行路岂知难:走路的人怎么能了解艰难的处境。
  • 露气:露水的寒气。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溪声:溪水流动的声音。
  • 石滩:石头铺成的滩涂。
  • 山中夜来月:山中夜晚的月亮。
  • 到晓不曾看:直到天亮也没能看到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子美,号天锡,金朝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21年。他是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尤其以词闻名。元好问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倪庄中秋》创作于金朝时期,作者在中秋节的夜晚,身处简陋的茅屋,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诗中描绘了他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倪庄中秋》是一首充满浓厚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的开篇“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生活困顿,食不果腹与衣不蔽体使他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他身处的艰难境地。接下来的“儿童漫相忆”,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情,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与作者的辛酸形成鲜明对比,唤起了他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纯真的向往。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这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露水的寒意与溪水的喧闹,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然而,这份美好在作者心中却是无法享受的,因为“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他在艰难的生活中无法抬头欣赏那轮明月,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又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强饭日逾瘦:作者在艰苦的生活中,食量减少,身体逐渐消瘦,体现了生活的困苦。
  • 狭衣秋已寒:衣物单薄,秋天已到,感觉到寒冷,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
  • 儿童漫相忆:孩子们在无忧的环境中,随意地忆起往事,形成与作者的对比。
  • 行路岂知难:行走在外的人无法体会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他人无知的感慨。
  • 露气入茅屋:露水的寒气透过简陋的茅屋,暗示作者的生活环境恶劣。
  • 溪声喧石滩:溪水流动的声音,给人一种生动的自然感受。
  • 山中夜来月:山间的月亮在夜晚升起,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
  • 到晓不曾看:即便到天亮也没有看到月亮,传达了作者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儿童的无忧与自己的艰难,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使用“露气”、“溪声”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
  • 拟人:溪声的“喧闹”使自然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慨,既有对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示了人们在艰难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强饭:象征着生活的困苦与无奈。
  • 儿童: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反衬出作者的生活压力。
  • 露气: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作者的生活环境恶劣。
  • 溪声:传达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但在作者心中却是无法享受的美好。
  • 夜来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却因生活的艰难而无法得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强饭日逾瘦”是什么意思? A. 吃得很饱,身体健康
    B. 饮食不佳,身体消瘦
    C. 食物丰富,身体强壮

  2. “儿童漫相忆”中儿童的状态如何? A. 忧虑重重
    B. 无忧无虑
    C. 忘记了过去

  3. 诗中提到的“露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干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在描写月夜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反映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倪庄中秋》均涉及月亮意象,但前者更注重亲情的描写,而后者则侧重生活困境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