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欹枕高眠日午春,
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
未必输他马上人。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午后,头靠着枕头高高地睡着,
酒酣耳热,睡得很足,身体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
明天我会明白人生的道理,
未必比那些骑马的人要逊色。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形容姿态。
- 高眠:高枕而眠,表示睡得很舒适。
- 日午春:春天的正午。
- 酒酣:酒喝得酣畅,形容饮酒的状态。
- 睡足:睡得很足,充分休息。
- 穷通理:穷通的道理,指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 马上人:骑马的人,可能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典故解析
“穷通理”可理解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而“马上人”则可能是指那些忙于追求功名的人。诗中隐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字穆之,号无闷,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流畅,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午后,表达了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享受闲适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欹枕》是一首表达闲适生活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欹枕高眠”为引子,揭示了诗人在春日午后的慵懒状态。春日的正午,阳光和煦,正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诗人以“酒酣睡足”描绘出一种极致的放松感,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追求与忙碌,更需要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这句诗意在表达,明天将会理解生活的真谛,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诗人并不认为追求功名的人就一定比自己更有价值,反而显得更加深邃。诗歌的整体意境让人反思,生活的意义并非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枕高眠日午春:描绘一个春日午后,诗人斜靠着枕头安然入睡,显示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酒酣睡足最闲身:表示在酒意正浓、睡得很足的情况下,身体感到无比的舒适,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 明朝会得穷通理:指明天将会领悟人生的道理,暗示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 未必输他马上人:与那些忙于追逐功名的人相比,自己所享受的生活同样具有价值,表达了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上人”比作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形成对比。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穷通理”的拟人化表达,使哲理更具生活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酒:代表着放松与享乐,暗示生活的乐趣。
- 枕:象征着安宁与舒适,体现诗人的闲适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明朝会得穷通理”指的是什么?
- A. 明天会有好运
- B. 明天会理解人生的道理
- C. 明天会有新的朋友
-
“马上人”在诗中指的是?
- A. 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B. 骑马的人
- C. 旅行的人
-
诗人想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忧愁
- B. 悠闲与淡泊
-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郑谷的《欹枕》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享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但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区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郑谷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