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妓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9:21:23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妓 其四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三山不见海沈沈,
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
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
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
只应偏照两人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女子的思念和孤独感。眼前的三座山脉遮挡了海的视线,难道还有仙人踪迹可以寻觅?青鸟离去时,通往天上的云路已经断绝;嫦娥归去后,月宫更加深邃。透过纱窗,我遥想春天的情景,夜深人静时,谁能理解我独自吟唱的孤独?想必今夜的明月,虽照亮整个天空,却只映照出我们两个人的心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山:指代高耸的山脉,象征阻隔。
  • 海沈沈:海水深沉,暗示情感的沉重。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传递信息的使者。
  • 姮娥:嫦娥,月亮上的仙女,代表遥不可及的美好。
  • 纱窗:用纱布做的窗户,象征内心的幽静与思念。
  • 书幌:书卷的幌子,指诗文。
  • 天上镜:指明月,象征清澈的心灵。

典故解析:

  • 青鸟:源于古代神话,青鸟常被视为传递消息的使者。
  • 姮娥:传说中嫦娥奔月,象征着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心境低落之时,可能与他的人生际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唐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渴望,故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怀妓 其四》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诗人在开头以三山和海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隔绝感,暗示他与心上人之间的距离。接着提到青鸟和嫦娥,进一步加强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情感,明月虽照亮了夜空,却只能映照出他们的心事,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复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山不见海沈沈:三山遮挡视线,无法看到海,暗示心中的隔阂与压抑。
  • 岂有仙踪更可寻:仙踪难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失落。
  • 青鸟去时云路断:青鸟的离去象征着联系的中断,云路即通向美好的希望已断。
  • 姮娥归处月宫深:嫦娥远去,月宫深邃,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 纱窗遥想春相忆:透过窗户思念春天的美好,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书幌谁怜夜独吟:夜晚独自吟唱,孤独感加重,呼唤理解与同情。
  • 料得夜来天上镜:明月如镜,象征清晰的心灵与思绪。
  • 只应偏照两人心:明月只照出两人的心事,强调孤独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鸟、嫦娥比作理想与情感的象征。
  • 对仗:如“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夜晚“独吟”,赋予夜晚情感,增强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孤独感。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投射出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深刻而细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山:象征阻隔与孤独。
  • 青鸟:传递情感与希望的象征。
  • 姮娥:美好而遥远的理想。
  • 月宫:象征梦幻与理想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是青鸟的象征意义? A. 孤独
    B. 希望与传递
    C. 梦幻

  2. “姮娥归处月宫深”中的姮娥指的是? A. 嫦娥
    B. 一位女子
    C. 天上的星星

  3. 诗中提到的“天上镜”指的是?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怀妓》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均表达了对失去的情感与孤独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刘禹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寂,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与叙事展现情感的流动与波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刘禹锡传记及其诗歌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