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原文展示
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
去年为狎客,永日奉高情。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
不知桑落酒,今岁与谁倾。
白话文翻译
在公府中闲来无事,西边的池水清澈明亮。
去年我曾作为客人,整日享受着尊贵的情谊。
更有那高台上的明月,仿佛听见了远处传来的笙音。
不知今年桑树已经结出果实,和谁一起品尝美酒呢?
注释
- 公府:指的是朝廷或官府。
- 狎客:指的是奉承、侍奉的客人。
- 高情:指的是高雅的情操。
- 台上月:高台上皎洁的月亮,象征清幽和宁静。
- 云外笙:笙是一种乐器,云外则指遥远的地方,形容音乐的清远飘渺。
- 桑落酒:桑树结出果实,暗指丰收与美酒,和友人共同饮酒。
典故解析
- 月:古人常以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 笙:笙作为乐器,常在宴会上演奏,代表欢聚与快乐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号湘山,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为人清白,提倡清新脱俗的诗风,作品多以抒情、咏物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禹锡在公府任职期间,他思念去年与友人欢聚的日子,抒发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思念。开篇“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写出一种闲适的状态,西池的秋水清澈而明亮,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接着“去年为狎客,永日奉高情”回忆起去年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情感的怀念。下文中提到的“台上月”和“云外笙”,则通过自然景物与音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富有诗意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然而,“不知桑落酒,今岁与谁倾”则带有一丝惆怅,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与孤独,感叹时光流逝,友情难再。整首诗在清新之中蕴藏着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诗人身处公府的清闲与内心的宁静。
- 第二联:通过回忆去年与友人共享的美好时光,表现对友情的珍惜。
- 第三联:描绘高台月色与悠扬笙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 第四联: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孤独,暗示了友情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中“无事”与“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台上月”与“云外笙”,用具体的自然景物比喻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宁静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与对未来孤独的迷惘,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宁静与清澈,代表内心的平和。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 笙音:代表欢聚的乐趣,寓意美好时光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公府”指的是哪里? A. 学校
B. 官府
C. 宗庙
D. 商会 -
“桑落酒”暗示了什么? A. 丰收与美酒
B. 友人相聚
C. 秋天的景色
D. 孤独感 -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 A. 忘却
B. 珍惜
C. 失落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禹锡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