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赋》
时间: 2025-01-01 14:1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赋
作者: 郑猷
金碧丛祠,閒倒浸一湖寒玉。
更多少丰碑嵌壁,苔痕雕绿。
虎虎东南灵气在,愔愔风雨吟声续。
倩群公香火证因缘,龛同筑。
生前谊,联高躅。
身后愿,芳邻卜。
挹湖山清秀,六桥三竺。
歌舞难呼容满起,文章能使韩欧服。
待重来洗盏荐寒泉,馨秋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白文公祠的景象,祠堂金碧辉煌,倒映在湖面上如同寒玉一般。墙壁上镶嵌着许多丰碑,苔藓在上面雕刻出绿色的痕迹。这里的灵气在东南方流淌,风雨中吟唱的声音不断回响。群公的香火见证了因缘,神龛共同建造。
生前的友谊,联结着高洁的情操;身后的愿望,寄托在美好的邻里。湖山的景色清秀,六座桥和三座竹子交相辉映。歌舞难以呼唤出容颜的完美,唯有文章才能让韩愈和欧阳修心服口服。期待再次相聚时,举杯推荐寒泉,秋菊的芬芳扑面而来。
注释
- 金碧丛祠:形容祠堂装饰华美,金色与碧色交相辉映。
- 寒玉:形容湖水清冷如玉。
- 丰碑:指表彰人物或事件的重要碑刻。
- 虎虎:形容气势雄伟、气氛浓厚。
- 愔愔:形容安静而沉稳。
- 倩群公:指代白文公及其追随者。
- 芳邻卜:意指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猷(1861-1936),字子华,号惕庵,晚号蕙圃,江苏人。清末民初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郑猷对西湖白文公祠的拜访时,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及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愿望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西湖白文公祠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中“金碧丛祠”描绘了祠堂的华美,其余部分则通过湖水、丰碑等意象,展现了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香火证因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深厚联系。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在最后一联中,诗人以“待重来洗盏荐寒泉,馨秋菊”结束,意象中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温暖,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碧丛祠:以对比手法突出了祠堂的华丽。
- 閒倒浸一湖寒玉:描绘了湖水的清冷与平静。
- 更多少丰碑嵌壁,苔痕雕绿:表现时间的流逝,丰碑与苔痕的结合象征历史的沉淀。
- 虎虎东南灵气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东南方的灵气,展现了地域文化的气势。
- 倩群公香火证因缘:通过香火的延续,体现了忠诚与信仰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寒玉”,增加了诗意。
- 对仗:如“生前谊,联高躅;身后愿,芳邻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风雨吟声以情感,使自然景观更具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西湖白文公祠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碧:象征着辉煌与尊贵,突显了文化的积淀。
- 寒玉:代表着纯洁与清冷,体现了湖水的宁静。
- 丰碑、苔痕: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记忆,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碧丛祠”中的“金碧”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祠堂的装饰
c) 湖水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倩群公”是指谁? a) 樊谏议
b) 白文公
c) 郑猷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友谊的珍视
c) 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 b) 祠堂的装饰
- b) 白文公
- b) 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友谊的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表达对月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沉淀。
诗词对比
比较郑猷的《满江红》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奔放,而郑猷则更加温婉细腻,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解读》
- 《郑猷诗词研究》
以上为对《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赋》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