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01 14:0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 端木埰 〔清代〕
野寺荒灯,听飒飒秋风惊乍。想儒将风流洒落,戎机整暇。
异世同符伊并吕,齐声合拟骚和雅。待评论三代下人材,我三也。
同赤手,支倾厦。军声震,撼屋瓦。痛衰朝耻恨,一般难洒。
无命关张纷去已,并时浚桧何为者。对崇祠古墨想英姿,泪倾泻。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寺庙里,昏暗的灯光下,听着秋风呼啸而来,令人心惊。回想起那些儒雅的将领们,他们的风流才气仿佛洒落在这段悠长的戎马生涯中。历史的长河中,伊尹与吕望同样出色,大家齐声歌唱,吟咏骚体的雅韵。我们来评论三代时期的人才,我也算是其中之一。
同样空手而来,支撑着倾斜的屋檐。军中号角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撼动屋瓦。满腔的痛苦与恨意,无法洒脱。那些在命运面前挣扎的英才们,已经纷纷离去,何苦再去追寻那些已逝的梦想?在对着崇高的祠堂与古老的墨迹,想象着昔日英雄的英姿,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注释
- 荒灯:昏暗的灯光,象征孤寂和凄凉。
- 飒飒:形容秋风的声音,给人以惧怕之感。
- 儒将:指有文才和军事才能的将领。
- 伊并吕:指的是古代的贤人,伊尹与吕望,代表优秀的人才。
- 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历史上被认为是人才辈出的时期。
- 赤手:空手,暗指无依无靠。
- 倾厦:倾斜的屋子,象征不稳、动荡的局面。
- 崇祠古墨:崇高的祠堂和古老的书法,象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端木埰,清代诗人,生于乱世,饱受战乱之苦,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古代英雄人物为引,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描绘秋风中的荒凉寺庙,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诗中通过古代贤人的提及,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追忆。诗人对三代人才的评论,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反复出现的“痛”字,充分展示了他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失望。尽管身处乱世,诗人却依然保持着对英雄的向往与敬仰,最后以泪水流淌的意象结束,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痛苦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铿锵,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才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寺荒灯:描绘孤寂的环境,设置了整个诗的基调。
- 听飒飒秋风惊乍:秋风的声音强化了孤独的氛围。
- 想儒将风流洒落:通过回忆儒将的风采,展示对过往英雄的追思。
- 异世同符伊并吕:强调历史的传承与人才的重要性。
- 同赤手,支倾厦:表现出无奈与困境,暗示了现实的艰难。
- 痛衰朝耻恨,一般难洒: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与痛苦。
- 无命关张纷去已:指代历史的英雄已然离去,令人感到惋惜。
- 泪倾泻:最后的情感宣泄,象征对历史的无尽思索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齐的句式使诗更具韵律感。
- 拟人:秋风的“惊乍”赋予其生命,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当下困境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灯:象征孤寂与凄凉,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秋风: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内心的感受相呼应。
- 崇祠古墨: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激发诗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儒将”是指什么?
- A. 有文才的将领
- B. 只会文的人
- C. 只会打仗的人
-
诗人对三代下的人才有何看法?
- A. 赞美
- B. 失望
- C. 忽视
-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悲伤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展现豪情与对英雄的追忆。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青玉案》:两者都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时代的感慨,但《满江红》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而《青玉案》则表现出一种豪情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词的全面收录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的宏观视角,包含诗人的生平与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