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太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
时间: 2025-01-01 10:1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白话文翻译:
听说张晨的马车在石首东边徘徊。 他治理河流的能力不如伯禹,落水的情形也不同于三公。 衣服湿了仍然担心雨,帽子歪了更加害怕风。 今天早上再次相见,怀疑他是葛仙翁。
注释:
- 张晨盖:指张晨的马车。
- 石首东: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濬川:治理河流。
- 伯禹:指大禹,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
-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这里指高官。
- 冠欹:帽子歪斜。
- 葛仙翁:传说中的仙人葛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历仕南唐、宋两朝,文学造诣深厚,尤其擅长诗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情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欧阳太监雨中视察决堤时不慎落水,第二天在省中再次见到他时所作。诗中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戏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狼狈情景。首句“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通过“徘徊”一词,暗示了欧阳太监的犹豫和不安。接下来的两句“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用伯禹和三公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治水能力的怀疑,又戏谑了他落水的尴尬。后两句“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通过“衣湿”和“冠欹”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最后一句“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以葛仙翁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的敬仰,又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默的色彩。
诗词解析:
- 首句“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通过“徘徊”一词,暗示了欧阳太监的犹豫和不安。
- 第二句“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用伯禹和三公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治水能力的怀疑,又戏谑了他落水的尴尬。
- 第三句“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通过“衣湿”和“冠欹”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关心。
- 最后一句“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以葛仙翁作比,既表达了对欧阳太监的敬仰,又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默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伯禹和三公作比,表达了对欧阳太监治水能力的怀疑。
- 拟人:通过“衣湿”和“冠欹”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欧阳太监在雨中视察决堤时的狼狈情景,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戏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治水问题的关注。
意象分析:
- “徘徊”:暗示了欧阳太监的犹豫和不安。
- “衣湿”和“冠欹”:生动地描绘了欧阳太监的狼狈相。
- “葛仙翁”: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幽默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伯禹”是指谁? A. 大禹 B. 伯益 C. 伯牙 D. 伯乐
-
诗中的“三公”是指什么? A. 三位仙人 B. 三位高官 C. 三位诗人 D. 三位画家
-
诗中的“葛仙翁”是指谁? A. 葛洪 B. 葛玄 C. 葛优 D. 葛洲坝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铉的《欧阳太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徐铉的诗更加幽默诙谐,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深沉悲壮。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徐铉诗集》:收录了徐铉的所有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