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江上手纷纷,
三日成功事出群。
已传童子骑青竹,
总拟桥东待使君。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江上的渔人忙碌不已,
三天之内,成功的事情从众多的渔人中脱颖而出。
已经传闻有个少年骑着青竹,
我打算在桥的东边等候使君的到来。
注释:
- 向来:一直以来,常常。
- 江上:指江河之上,渔人作业的地方。
- 手纷纷:形容渔人忙碌的情景,手忙脚乱。
- 三日:三天的时间。
- 成功:这里指成功捕捞或捕获,事情的圆满完成。
- 事出群:事情从众人中产生。
- 已传:已经传出,传闻。
- 童子:年轻的男孩,这里指渔民的孩子。
- 骑青竹:骑在青色竹子上,暗指渔舟或竹筏。
- 拟:打算,计划。
- 待使君:等待使君,指的是杜甫所期待的某位高官或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凉而又不失豪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成都期间,目睹了江边渔人的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忙碌与苦乐。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渔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暗含对官场人物的期待。
诗歌鉴赏:
杜甫的《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渔民的忙碌与生活的真实。诗中开头“向来江上手纷纷”,描绘了渔人们在江上忙于捕捞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紧接着“三日成功事出群”,则突出了在短时间内,众多渔人中总有一些人能取得成功,这不仅反映了渔民的努力,也暗示了社会的竞争与生存的艰难。
诗的最后两句“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则将视线从渔民生活转向了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使君”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官员,诗人希望通过这位使君的到来,能够带来一些改变或机会。这种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又不失诗人内心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江上手纷纷:描绘了渔民们忙碌的场景,暗示江边生活的繁忙。
- 三日成功事出群:在众多的渔人中,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表现出竞争的残酷。
- 已传童子骑青竹:传闻中有位年轻的渔民骑着竹筏,暗示着年轻人的活力与希望。
- 总拟桥东待使君:期待有位使君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骑青竹”比喻渔船,生动形象。
- 对仗:如“手纷纷”、“事出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述形成节奏感,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对渔民艰辛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描写江边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机遇。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渔人:代表着平民百姓的辛劳与希望。
- 青竹:象征着年轻与活力,也可能暗含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向来江上手纷纷”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渔人闲聊
B. 渔人忙碌
C. 江水平静 -
诗人期待的“使君”可能指的是? A. 渔民
B. 朋友或官员
C. 自己 -
“已传童子骑青竹”中的“童子”指的是什么? A. 老人
B. 年轻的男孩
C. 渔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司马桥承高使君自成都回》,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状态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后者则关注民生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研究》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