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0:32:42

三复来诗百感侵,寂寥云汉有遗音。

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

原田已恨冬无雪,更入新年恐不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三复来诗百感侵,寂寥云汉有遗音。 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 原田已恨冬无雪,更入新年恐不禁。

白话文翻译:

反复读了你的诗,百感交集,天上的云彩虽然寂寥,却似乎还留有往日的声音。 狂风肆虐,卷起沙尘,而星宿却徒然怀抱着期待好雨的心情。 坐在庭院中,等待着苔藓覆盖蚂蚁的巢穴,梦中惊醒,仿佛听到深潭边的树木发出龙吟般的声音。 田野已经因为冬天没有下雪而感到遗憾,进入新年,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复:多次反复。
  • 百感侵:百感交集。
  • 寂寥:寂静空旷。
  • 云汉:天上的银河。
  • 遗音:留下的声音。
  • 终风:持续的风。
  • 漫挟:肆意卷起。
  • 扬沙势:卷起沙尘的势头。
  • 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空怀:徒然怀抱。
  • 好雨心:期待好雨的心情。
  • 庭苔:庭院中的苔藓。
  • 封蚁蛭:覆盖蚂蚁的巢穴。
  • 梦惊:梦中惊醒。
  • 潭树:深潭边的树木。
  • 龙吟:龙发出的声音。
  • 原田:田野。
  • 已恨:已经感到遗憾。
  • 冬无雪:冬天没有下雪。
  • 更入新年:进入新年。
  • 恐不禁: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

典故解析:

  • 毕宿空怀好雨心:毕宿是古代农业社会中观察天象以预测天气的星宿之一,这里用毕宿来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创作颇丰,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久旱之际,读了杨应宁的诗后所作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久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久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诗中“终风漫挟扬沙势”描绘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而“毕宿空怀好雨心”则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后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进一步强化了旱情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东阳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三复来诗百感侵”,表达了作者反复读了杨应宁的诗后,百感交集的心情。
  • 第二句“寂寥云汉有遗音”,用云汉的寂寥来象征天象的异常,暗示久旱的持续。
  • 第三句“终风漫挟扬沙势”,描绘了狂风卷起沙尘的恶劣天气,增强了旱情的描写。
  • 第四句“毕宿空怀好雨心”,用毕宿来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表达了徒劳的希望。
  • 第五句“坐待庭苔封蚁蛭”,通过庭院中苔藓覆盖蚂蚁巢穴的细节,展现了久旱的后果。
  • 第六句“梦惊潭树作龙吟”,通过梦境中的龙吟声,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渴望和对旱情的忧虑。
  • 第七句“原田已恨冬无雪”,直接表达了田野对冬雪的渴望和对旱情的遗憾。
  • 第八句“更入新年恐不禁”,预示着进入新年,旱情可能会更加严重,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终风漫挟扬沙势”中的“漫挟扬沙势”,比喻狂风卷起沙尘的势头。
  • 拟人:如“毕宿空怀好雨心”中的“空怀好雨心”,将星宿拟人化,表达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 对仗:如“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久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通过描绘旱情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诗歌传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汉:天上的银河,象征天象的异常。
  • 终风:持续的风,象征恶劣的天气。
  • 毕宿:星宿名,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 庭苔:庭院中的苔藓,象征久旱的后果。
  • 潭树:深潭边的树木,象征梦境中的景象。
  • 龙吟:龙发出的声音,象征对雨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毕宿空怀好雨心”中的“毕宿”是指什么? A. 星宿名 B. 地名 C. 人名 D. 动物名

  2. 诗中“梦惊潭树作龙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雨水的渴望 B. 对旱情的忧虑 C. 对梦境的恐惧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原田已恨冬无雪”反映了什么? A. 对冬雪的渴望 B. 对冬雪的厌恶 C. 对冬雪的无所谓 D. 对冬雪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雨水的渴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