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
作者: 袁思亮 〔近代〕
画堞旗亭隐暮笳。
行人如水送年涯。
望秋已有先零意,
犹为街头埽落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旗亭隐约可见,笳声悠扬。行人如流水般不断地走向年末的尽头。望向秋天,已经感受到了一丝早来的凋零之意,但仍然在街头打扫落花。
注释:
- 画堞:绘制的台阶,指的是建筑物的装饰。
- 旗亭:贴有旗帜的亭子,常作为标志性建筑。
- 暮笳:傍晚时分的笳声,笳是一种古老的乐器。
- 行人如水:行人如同水流般涌动,形容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
- 年涯:年末,岁末的意思。
- 望秋有:望向秋天,已然有。
- 先零意:初显凋零的情感。
- 犹为:仍然是,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 街头埽落花:街头正在扫落下的花瓣。
典故解析:
诗中“行人如水”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匆忙,仿佛年末的到来是水流无法阻挡的趋势。“望秋”则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正如落花一样,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即将到来的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兼具传统与创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末冬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冬交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杨柳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通过“画堞旗亭隐暮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行人如水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年末时节的匆忙,仿佛在提醒我们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随着秋天的来临,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望秋已有先零意”表达了对失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犹为街头埽落花”,则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忆,虽然落花已去,但街头的清扫仍是对过去的延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与时光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画堞旗亭隐暮笳:黄昏的笳声在旗亭的隐约中传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行人如水送年涯:行人像流水一样不断涌向年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望秋已有先零意:望着秋天,已经感受到凋零的迹象,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犹为街头埽落花:尽管已经感受到凋零,街头仍在打扫落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行人如水,形象生动,传达出时间的流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行人比作流水,赋予了时间以生命的特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生活的匆忙,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旗亭: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代表着人们的归属感。
- 笳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带有一种忧愁的美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逝去,承载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行人如水”中的“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流动
- B. 冷漠
- C. 力量
-
诗中“望秋已有先零意”意指什么?
- A. 对秋天的期待
-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C.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赠花卿》-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袁思亮的《杨柳枝》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亲人的思念,但袁思亮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基础》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