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
袁思亮
摇落深知百不堪。
更谁凄怆感江潭。
多情毕竟桓宣武,
犹解依依忆汉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离别的感慨。摇落的柳树深知百般无奈,谁能在这江水潭边感受到这种凄凉的情绪呢?多情的人毕竟是桓宣武,他依旧能够怀念汉南的柔情。
注释
- 摇落:指柳树的枝条因为风雨而摇曳落下,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百不堪:形容遭遇的苦难多得无法承受。
- 凄怆:凄凉而悲伤。
- 江潭:江水与潭水,诗中指代痛苦的环境。
- 桓宣武:指东汉的桓帝与宣帝,暗指历史上多情的君主。
- 汉南:指汉水南岸,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风格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忆之中。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柳枝》通过对摇落柳树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变迁的感慨。开篇的“摇落深知百不堪”不仅描绘出柳树的凋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楚。诗人利用柳树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巧妙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悲伤与无奈。
接下来的“更谁凄怆感江潭”,则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引导读者思考,谁能在这悲凉的江水潭边,体会到这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诗人在此不仅在感叹个人的遭遇,更是在呼唤共鸣,试图引发他人的思考与感受。
最后两句提到的“多情毕竟桓宣武”,则是对历史的引介,桓帝与宣帝都是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诗人在此表示,尽管多情的他们也会怀念过去,但依旧无法改变现状,最后一句“犹解依依忆汉南”,更是将这种怀念升华,表达对美好往昔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通过意象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落深知百不堪:柳树因风雨而摇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不堪重负。
- 更谁凄怆感江潭:在这悲凉的环境中,谁能深切体会这种情感的凄凉?
- 多情毕竟桓宣武:历史上多情的桓帝与宣帝,表明即使是帝王也难逃怀念与孤独。
- 犹解依依忆汉南:即使如此,依然能忆起汉南的美好,表达对过去的深情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摇落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柳树“深知”和“感”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出现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离别痛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江潭:象征凄凉的环境,反映情感的孤独。
- 桓宣武:历史人物,象征多情与怀念。
- 汉南:美好的回忆,象征温情与过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摇落”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生命的脆弱
- C. 生命的繁荣
-
“江潭”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凄凉的环境
- C. 未来的希望
-
桓宣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历史的无情
- B. 多情与怀念
-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离骚》屈原:探讨离别与怀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杨柳枝》 vs 《春望》: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但《杨柳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描写,而《春望》则更加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