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淮中却赴洛途中作
作者:欧阳詹 〔唐代〕
惆怅策疲马,孤蓬被风吹。
昨东今又西,冉冉长路岐。
岁晚树无叶,夜寒霜满枝。
旅人恒苦辛,冥寞天何知。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边上我心情惆怅,骑着疲惫的马,孤零零的蓬草被风吹拂。
昨天向东而行,今天又向西,漫漫长路岔口无尽延伸。
岁末时节树木都没有叶子,夜晚寒风刺骨,霜满了树枝。
旅人常常承受着苦辛,孤独寂寞,天又怎能知晓我的苦楚呢?
注释
- 惆怅:忧伤、伤感。
- 策:骑马,驱马的意思。
- 蓬:指蓬草,常用于形容孤独漂泊的状态。
- 冉冉:慢慢地,缓缓地。
- 岐:指岔路,分叉的地方。
- 岁晚:年末,时光的尽头。
- 霜:指寒冷的霜气,象征寒冷和孤寂。
- 冥寞:指深沉的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少有记载,以其作品表达的情感和对孤独的思考而受到后人关注。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从淮河地区前往洛阳途中所写,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惆怅与孤独之情。诗作成于岁末,正值寒冬,环境的恶劣加深了诗人的苦闷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旅人独行天涯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惆怅策疲马,孤蓬被风吹”,用“疲马”和“孤蓬”两种意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助。这里的“惆怅”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更是对人生的感慨。接着“昨东今又西”一句,诗人通过时间和方向的变化,表现出人生路途的无常与迷失。
“岁晚树无叶,夜寒霜满枝”,描绘了严冬的景象,树木的凋零与寒霜的侵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最后两句“旅人恒苦辛,冥寞天何知”,更是对孤独感的深刻反思,似乎在向天地诉说旅途的苦闷与心灵的孤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孤独旅程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惆怅策疲马: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惆怅与心情的沉重,骑着疲惫的马似乎象征着疲惫的心灵。
- 孤蓬被风吹:孤蓬被风吹,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像是一片无依无靠的草。
- 昨东今又西:时间和方向的变换,暗示着人生道路的无常。
- 冉冉长路岐:长路的岔口,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迷茫。
- 岁晚树无叶:岁末时节,树木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夜寒霜满枝:寒夜的景象,体现出环境的严酷和内心的孤寂。
- 旅人恒苦辛:旅人常年经历辛苦,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
- 冥寞天何知:深沉的寂寞,质问天地对自己苦楚的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蓬”比喻旅人的孤独。
- 对仗:如“昨东今又西”,形成时间与方向的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如“天何知”,赋予了天地以感知,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渴望理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思考,以及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疲马:象征着身心的疲惫与无助。
- 孤蓬:代表孤独的状态,暗示漂泊不定的生活。
- 树无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霜满枝:代表寒冷的环境与内心的孤寂。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欧阳詹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昨东今又西”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地理的变化
C. 心情的起伏 -
“旅人恒苦辛”中的“恒”字表示什么? A. 短暂
B. 常常
C. 偶尔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而杜甫的《秋夕》则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