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行》

时间: 2025-01-01 15:48:30

闻说胡兵欲利秋,昨来投笔到营州。

骁雄已许将军用,边塞无劳天子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说胡兵欲利秋,昨来投笔到营州。
骁雄已许将军用,边塞无劳天子忧。

白话文翻译:

听说胡人的军队准备在秋天出征,我昨晚决定放下笔来到了营州。勇猛的战士们已经被将军所任用,边疆的事情不必让天子担忧。

注释:

  • 胡兵: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常指匈奴、突厥等。
  • 营州:即古代的一个军营所在,通常是边防驻军的地方。
  • 骁雄:指的是勇敢而有力量的士兵。
  • 天子:指的是皇帝。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胡兵”反映了唐代时与北方民族间的关系,战争频繁。诗中提到的“边塞无劳天子忧”则表达了一种对边疆局势的自信,显示出诗人对将军和士兵能力的信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流传下来,显示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关切。

创作背景:

《塞上行》创作于边疆动荡的时期,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边疆的现实紧密结合,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歌鉴赏:

《塞上行》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无奈。作品开头用“闻说胡兵欲利秋”引入,表现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警觉和紧迫感。接着“昨来投笔到营州”,显示出诗人以文人身份主动投身于边疆事务的决心,体现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而“骁雄已许将军用”则展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战斗力,这种信任感减轻了对国家的忧虑,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真实,既有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也有对战士们能力的信任,展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凝聚了诗人对国家的关爱与对士兵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闻说胡兵欲利秋:听说胡人的军队准备在秋季出征,表现出对边疆局势的警觉。
    • 昨来投笔到营州:表示诗人放下笔来,亲自参加边疆事务,体现责任感。
    • 骁雄已许将军用:勇敢的士兵已经被将军任用,表现出对战士能力的信任。
    • 边塞无劳天子忧:边疆的事务不必让皇帝担忧,显示出对国家安危的自信。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胡兵”和“将军”,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以“投笔”象征放弃文人生活,表达了投身边疆的决心。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边疆防务的关注和对战士们的信任,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胡兵:象征着外敌的威胁,体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 营州:象征着战斗的前线,表现出战斗的决心与责任。
  • 骁雄:代表边疆的勇士,象征着抵御外敌的力量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兵”主要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军队?
    A. 汉族
    B. 胡人
    C. 藏族
    D. 满族

  2. “骁雄”在诗中是指什么?
    A. 文人
    B. 勇猛的士兵
    C. 老百姓
    D. 皇帝

  3. 诗人为何选择“投笔”这一动作?
    A. 表示辞职
    B. 代表投身边事
    C. 表达悲伤
    D. 继续写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情景,但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争的悲怆与对家国的思念,而欧阳詹的《塞上行》则更注重对将士的赞美与对国家安全的信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大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