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时间: 2025-01-06 16:48:31

楼外东风到早。

染得柳条黄了。

低拂玉阑干。

怯春寒。

正是困人时候。

午睡浓于中酒。

好梦是谁惊。

一声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怨》

楼外东风到早。
染得柳条黄了。
低拂玉阑干。
怯春寒。
正是困人时候。
午睡浓于中酒。
好梦是谁惊。
一声莺。

白话文翻译:

楼外的东风来得早,
把柳条染成了黄色。
轻轻拂过玉制的栏杆,
让我感到春寒的怯意。
正是令人困倦的时刻,
午睡比喝酒还要浓厚。
美梦不知被谁惊扰,
只听到一声黄莺的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外:楼外,指诗人所在之处的外部环境。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染得:染上,变成某种颜色。
  • 玉阑干:玉制的栏杆,形容栏杆的精美。
  • 怯春寒:对春寒的畏惧或不安。
  • 午睡:中午的睡眠,指人困倦的状态。
  • 浓于中酒:比酒还要沉重或浓厚。
  • 好梦:美好的梦境。
  • :黄莺,一种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昭君”指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以其美貌和智慧被汉元帝纳入宫中,后因和亲而远嫁匈奴。诗的题目“昭君怨”暗示了离别的悲伤与对故土的思念,这在诗中通过春寒、午睡等意象得以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廷秀,号升庵,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尤以词和骈文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常以女性的情感为主题,善于用意象表达深情。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王昭君的借喻,寄托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昭君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孤寂。诗中用“楼外东风到早”引入春天的气息,表现出春天的早到带来的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怯春寒”的感受,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午睡浓于中酒”来形容自己困倦的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也感受到无尽的失落与寂寞。

“好梦是谁惊”这一句,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突出了内心的脆弱与不安。这一切都在“一声莺”的鸣叫中显得格外清晰,黄莺的叫声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唤醒。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孤独的感伤,展现了女性在历史与情感中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外东风到早。
    东风早早吹来,暗示春天的到来。

  2. 染得柳条黄了。
    柳条被春风染成了黄绿色,象征生机与温暖。

  3. 低拂玉阑干。
    东风轻轻拂过栏杆,给人以细腻的触觉感受。

  4. 怯春寒。
    对春寒的畏惧,暗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5. 正是困人时候。
    正值令人感到困倦的时刻。

  6. 午睡浓于中酒。
    午睡的沉重感比酒还要浓厚,强调了诗人的疲惫。

  7. 好梦是谁惊。
    不知美梦被谁惊扰,表现内心的失落。

  8. 一声莺。
    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亦是对诗人情感的唤醒。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风、柳条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整个意境更加生动。
  • 比喻:将午睡比作酒,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醉在梦境中。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到来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怀念,反映了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开始,带来生机。
  • 柳条: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柔美。
  • 玉阑干:象征精致与脆弱。
  • :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昭君怨》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炎热
  2. “午睡浓于中酒”中的“中酒”指的是什么?

    • A. 酒的浓烈
    • B. 午睡的沉重
    • C. 餐后饮酒
  3. “好梦是谁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B. 对孤独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对比《昭君怨》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表达了对故土和美好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反映了对家乡的怀念,而《昭君怨》则侧重于女性的情感和历史的悲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昭君与汉代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