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太平
蔡淑萍
书窗惯听,风声雨声,
灯前把卷含英,正心清夜清。
何时怕听,欢声闹声?
伊人浅笑盈盈,尽离情别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窗子习惯性地倾听外面的风声和雨声,在灯下读书,心灵宁静,夜晚也显得清晰明亮。何时会害怕听到欢声笑语呢?那位伊人微笑着盈盈而来,尽管离别的情感仍在心中。
注释
- 书窗:书桌旁的窗户,指阅读环境。
- 惯听:习惯于倾听。
- 灯前把卷:在灯光下读书。
- 含英:含有英华,指书卷中蕴含的智慧和精彩内容。
- 欢声闹声:指欢快的声音,热闹的场面。
- 伊人:指心中所爱的人。
- 盈盈:形容微笑的样子,轻盈而美好。
- 离情别情:离别时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伊人”这一词的使用,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多以“伊人”来指代心爱之人,常用于表达思念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女性诗人,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著称,常常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感悟,展现出温柔而坚定的个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在喧嚣与静谧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太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现代古诗,诗人在清静的环境中,倾听外界的声音,展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篇“书窗惯听,风声雨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窗外自然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平和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灯前把卷含英,正心清夜清”,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夜晚的珍惜。
“何时怕听,欢声闹声?”这一句则引发了对生活多元化的思考,欢声笑语虽喧闹,但也蕴含着生活的乐趣。最后“伊人浅笑盈盈,尽离情别情”,将情感推向高潮,伊人的微笑和离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思考,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在现代生活中仍然保持的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窗惯听,风声雨声:诗人习惯于在书窗前倾听自然的声音,营造出静谧的读书氛围。
- 灯前把卷含英,正心清夜清:在灯下阅读,感受到书中蕴含的智慧,夜晚显得格外清明。
- 何时怕听,欢声闹声?:诗人对欢快的声音没有恐惧,反而感到亲切。
- 伊人浅笑盈盈,尽离情别情:伊人的微笑带来温暖,但离别的情感又让人心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声雨声”、“欢声闹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书卷”比作智慧的象征,暗示知识的魅力。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生活中的宁静与喧闹、欢笑与离别的对比,表达了对爱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窗:象征着知识与思考的空间。
- 风声雨声:自然的声音,代表生活的多样性。
- 灯光:象征着智慧和启迪。
- 伊人:爱情的象征,体现了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灯前把卷”指的是什么? A. 看电视
B. 阅读书卷
C. 写信
答案:B -
“欢声闹声”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让人感到恐惧
B. 生活的乐趣
C. 令人烦恼
答案:B -
诗中“伊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心爱的人
C. 亲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蔡淑萍的《醉太平》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而李白则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光的沉醉。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观念和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蔡淑萍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