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时间: 2025-01-01 15:51:59

红闲碧霁瑞烟开,锦翅双飞去又回。

一种鸟怜名字好,

尽缘人恨别离来。

暖依牛渚汀莎媚,夕宿龙池禁漏催。

相对若教春女见,便须携向凤凰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鸳鸯 罗邺 〔唐代〕 红闲碧霁瑞烟开,锦翅双飞去又回。 一种鸟怜名字好,尽缘人恨别离来。 暖依牛渚汀莎媚,夕宿龙池禁漏催。 相对若教春女见,便须携向凤凰台。

白话文翻译:

红霞闲散,碧空晴朗,瑞气缭绕,一对锦翅的鸳鸯飞去又飞回。 这种鸟儿因其美好的名字而惹人怜爱,全因人们因离别而心生怨恨。 它们温暖地依偎在牛渚的汀洲上,莎草显得分外妩媚,傍晚时分在龙池边栖息,宫中的漏声催促着夜幕的降临。 如果让春天的女子见到它们相对而立的情景,定会带着它们前往凤凰台。

注释:

  • 红闲碧霁:形容天空红霞散去,碧空如洗。
  • 瑞烟:祥瑞的烟云。
  • 锦翅:形容鸟羽色彩斑斓,如织锦一般。
  • 一种鸟:指鸳鸯。
  • 牛渚: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
  • 汀莎:汀洲上的莎草。
  • 龙池:古代宫廷中的池塘。
  • 禁漏:宫中的计时器具,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凤凰台:古代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象征吉祥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鸳鸯的美丽形象,通过鸳鸯的恩爱形象来寄托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鸳鸯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鸳鸯的美丽和恩爱,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怨。诗中“红闲碧霁瑞烟开”一句,以天空的景象为背景,烘托出鸳鸯的祥瑞之气。“锦翅双飞去又回”则生动地描绘了鸳鸯双飞的情景,展现了它们的恩爱和不离不弃。后两句通过鸳鸯在不同地点的栖息,进一步强化了它们的恩爱形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闲碧霁瑞烟开”:描绘天空的景象,红霞散去,碧空如洗,瑞气缭绕,为鸳鸯的出现营造了祥和的氛围。
  2. “锦翅双飞去又回”:生动描绘鸳鸯双飞的情景,锦翅形容其羽毛色彩斑斓,双飞去又回展现了它们的不离不弃。
  3. “一种鸟怜名字好”:指出鸳鸯因其美好的名字而惹人怜爱,名字好意味着其象征的爱情美好。
  4. “尽缘人恨别离来”:说明人们因离别而心生怨恨,鸳鸯的形象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5. “暖依牛渚汀莎媚”:描绘鸳鸯温暖地依偎在牛渚的汀洲上,莎草显得分外妩媚,增强了鸳鸯的恩爱形象。
  6. “夕宿龙池禁漏催”:描述鸳鸯傍晚时分在龙池边栖息,宫中的漏声催促着夜幕的降临,暗示时间的流逝。
  7. “相对若教春女见”:设想如果春天的女子见到鸳鸯相对而立的情景,会如何感动。
  8. “便须携向凤凰台”: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将鸳鸯带到象征吉祥和高贵的凤凰台。

修辞手法:

  • 比喻:“锦翅”比喻鸳鸯羽毛色彩斑斓。
  • 拟人:“双飞去又回”赋予鸳鸯以人的情感,展现了它们的不离不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红闲碧霁”与“锦翅双飞”,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鸳鸯的美丽和恩爱,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怨,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和对离别的无奈情感。

意象分析:

  • 红闲碧霁:天空的景象,烘托出祥和的氛围。
  • 锦翅:鸳鸯羽毛的色彩,象征美丽和恩爱。
  • 牛渚汀莎:鸳鸯栖息的地方,增强了恩爱形象。
  • 龙池禁漏:宫中的池塘和计时器具,暗示时间的流逝。
  • 凤凰台:象征吉祥和高贵,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翅双飞去又回”描绘的是什么鸟? A. 孔雀 B. 鸳鸯 C. 凤凰 D. 鹤

  2. “暖依牛渚汀莎媚”中的“牛渚”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D. 动物名

  3. 诗中提到的“凤凰台”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吉祥 C. 哀怨 D. 时间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怨。
  • 李白《长干行》:描绘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罗邺《鸳鸯》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怨,但前者通过鸳鸯的形象寄托情感,后者则直接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