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
暗灯风焰晓,春席水窗寒。
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
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
白话文翻译:
喝醉的时候太阳快要落山,醒来的时候夜已深沉。
昏暗的灯光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春天的席子在寒冷的窗外显得冷清。
还没理清身上的衣物,头上的帽子也快要掉下来。
我呼唤儿子询问四周的狼藉,怀疑这是不是梦中的欢愉。
注释:
- 饮醉:喝酒喝醉。
- 日将尽:太阳快要落山。
- 醒时:醒来的时候。
- 夜已阑:夜已深沉,阑是指尽头。
- 暗灯:昏暗的灯光。
- 风焰晓:清晨的微风中灯火摇曳。
- 春席:春天的席子,指春天的宴席。
- 水窗寒:窗外的寒冷,水窗指水边的窗户。
- 萦身带:缠绕在身上的衣物。
- 倾坠:快要掉下。
- 枕冠:枕头上的帽子。
- 狼藉:杂乱无序的样子。
- 疑是梦中欢:怀疑这是一场梦中的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良翁,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元稹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友情、爱情以及生死哲学等。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酒醒》写于元稹的晚年,反映了他在饮酒后醒来的迷离状态,暗示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欢乐时光的追忆。诗中透露出对于醉酒后的无奈和醒来后的惆怅。
诗歌鉴赏:
《酒醒》通过描绘一个醉酒之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醉酒与醒来的矛盾心态。开篇描写了饮酒至日落的情景,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醉酒时的欢愉与清醒后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诗人描绘的“暗灯风焰晓”不仅营造了清晨的宁静与寒冷,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描绘着他醉酒后未能整理的衣物和帽子,象征着醉酒后的无序与失态,暗示着他对自我形象的担忧与反思。最后一句“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则将这种迷茫推向高潮,诗人对周遭狼藉的无奈质问,表明他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将醉酒后的惆怅与醒来的失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饮醉日将尽:诗人描述了喝酒的状态,时间正好在日落时分,暗示着醉酒的尽头。
- 醒时夜已阑:醒来时已经是夜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醉酒后的迷失。
- 暗灯风焰晓:暗淡的灯光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春席水窗寒:春天的宴席在寒冷的窗外显得冷清,反映出失去欢乐的孤独感。
- 未解萦身带:身上的衣物未能整理,象征着醉酒后的无序状态。
- 犹倾坠枕冠:头上的帽子快要掉下,进一步强调了醉酒后的失态。
- 呼儿问狼藉:呼唤儿子询问周围的乱象,表现出诗人的迷惑与无奈。
- 疑是梦中欢:质疑这种场景是否是梦中欢愉,反映出对现实与梦境的混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喝酒后的状态比作梦境,表现内心的迷茫。
- 拟人:暗灯在风中摇曳,赋予了物象生命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醉酒后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快乐时光的怀念。诗人借助酒醒的瞬间,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出浓厚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乐与放纵,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迷失。
- 灯:象征着希望与光明,但在昏暗中显得脆弱。
- 春席:象征着欢乐的时光与美好的回忆。
- 水窗:象征着外部世界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饮醉日将尽”的意思是?
- A. 喝酒时太阳已经落山
- B. 吃饭时太阳刚升起
- C. 白天喝酒
- D. 晚上不喝酒
-
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描述主要展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兴奋
-
“呼儿问狼藉”中的“狼藉”意指什么?
- A. 干净整洁
- B. 杂乱无序
- C. 美好欢乐
- D. 安静祥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偏向于叙事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元稹则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复杂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元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