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外喧车马,欢声震四邻。
争疑来陋巷,不道访诗人。
枉驾屈三老,开樽愧一贫。
逍遥祠宇近,容邈亦精神。
白话文翻译:
门外车马喧闹,欢声响彻四邻。大家都在猜测,怎么会有人来到这个小巷,竟不知道要拜访的是位诗人。为了招待来访的客人,我不得不屈尊于三位老者,开酒樽却感到愧疚于自己的贫困。逍遥的祠宇就在附近,心灵的恬静也随之而来。
注释:
- 车马:指代马车,喧闹的声音。
- 欢声震四邻:欢笑的声音传遍了四周的邻居。
- 陋巷:指简陋的小巷,表现出环境的卑微。
- 枉驾:本应尊贵的来访者,因作者的贫困而感到羞愧。
- 三老:可能指代三位年长的朋友或前辈,表示敬重。
- 樽:酒樽,象征待客的礼仪。
- 逍遥祠宇:指安宁的庙宇,象征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逢(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紫微,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顾逢在潘阆巷所居之时。此时他可能正面临生活的困窘,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来访的朋友,他感受到了一种由衷的愧疚和温暖,表现出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在贫困中依然保持的豁达心态和对友谊的珍重。首句“门外喧车马”以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热闹的氛围,随即转入对小巷的描述,显示出环境的卑微。接下来的“争疑来陋巷”则引发了对身份和地位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重与自我的谦卑。
作者在面对来访的朋友时,感到愧疚于自己的贫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在诗的最后部分提到“逍遥祠宇近”,展现了他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境遇,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外喧车马:描绘了热闹的街道场景,体现出作者居住环境的热闹。
- 欢声震四邻:强调了这种热闹对周围人的影响,暗示着社会的互动。
- 争疑来陋巷:表现出来访者对小巷的不解,也反映出对作者身份的好奇。
- 不道访诗人:表达了作者自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诗人,不值得特意来访。
- 枉驾屈三老:表示他对来访者的尊重和自我贬低。
- 开樽愧一贫:开酒招待朋友,感到自己的贫困无以为继,流露出羞愧之情。
- 逍遥祠宇近:暗示着身边有能够让人放松的地方,给予心灵的慰藉。
- 容邈亦精神:最后一句强调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精神的愉悦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外在喧嚣和内心宁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欢声”赋予了人性化的特点,增添了生动性。
- 反复:在情绪表达上,通过重复某些意象来加深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人在生活困境中的心态,表现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生活贫困,但作者仍然能从友人的来访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和宁静的安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着繁华和热闹,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喧闹。
- 陋巷:象征贫穷和简陋,展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
- 樽:象征待客的礼仪,反映出作者对友谊的重视。
- 祠宇:象征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陋巷”是指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繁华的街道
B. 简陋贫穷的小巷
C. 美丽的花园
D. 高大的宫殿 -
“枉驾屈三老”中的“三老”可能指的是:
A. 三位年轻的朋友
B. 三位老年人
C. 三位神仙
D. 三位商人 -
作者对自己贫困的态度是:
A. 自卑和沮丧
B. 感到羞愧,但仍保持豁达
C. 无所谓
D. 感到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水的清幽,体现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顾逢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但顾逢的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