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时间: 2025-01-04 07:1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作者: 马钰 〔元代〕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
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
怎得长游冶。伯乐相师来,
见后频嗟讶。巧计多方赎了身,
得志马。须报师恩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常年驾驭盐车的人的生活状态,作者自我感叹精神长期受压抑,就像病马一样。如何才能得到长久的放松和享受呢?幸好遇到了伯乐这样的良师,令他感到惊讶与感激。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释放了自己,获得了志向与抱负。现在,他应该感恩于师恩。
注释:
字词注释:
- 驾盐车:负责运输盐的车,象征艰辛的生计。
- 鞭棒:用来驱赶马的工具,暗示生活的压力与困境。
- 伯乐:古代著名的识马之人,象征能识别人才的人。
典故解析:
- 伯乐相马:出自《史记》,比喻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诗中提到的伯乐,隐喻能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贵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诗词反映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风格多样,常以直抒胸臆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马钰感到生活困顿与失落之际,表达了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师恩的感激。
诗歌鉴赏:
马钰的《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通过“盐车”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压抑,表现了一个人长期在困境中挣扎的状态。诗中以“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来形象地比喻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既有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批评,也有对未来的渴望。
而“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则转折了之前的沉重,带来了希望与改变。伯乐的出现象征着能够改变命运的良师,诗人在此感受到的惊讶与感激,流露出希望与感恩之情。最后的“须报师恩也”更是点明了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之心,显示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师者的伟大。
整首词在对比中展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希望的光明,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日驾盐车:每天都在忙碌地驾驶盐车,生活艰难。
- 鞭棒时时打:生活中不断受到责骂或打击,暗示生活压力。
- 自叹精神久屈沉:自我感叹长时间被压抑,心情沉重。
- 如病马:比喻自己如同生病的马,失去活力。
- 怎得长游冶:想要长久地享受生活,寻求快乐的方式。
- 伯乐相师来:遇到了识才的良师,指引前路。
- 见后频嗟讶:感到惊讶与感慨,似乎不敢相信。
- 巧计多方赎了身:经过多种巧妙的方法获得了解脱。
- 得志马:如同得到自由的马,终于获得了志向。
- 须报师恩也:应当感恩于帮助自己的师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病马”,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律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主题集中在对师恩的感激与生活变化的渴望,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向上奋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盐车:象征生计与生活的艰辛。
- 伯乐:象征识才与传授知识的人。
- 病马:象征被压抑的状态与失去活力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马钰
- C. 苏轼
-
“伯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良师
- B. 朋友
- C. 家人
-
诗中提到的“盐车”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艰辛
- C. 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对比马钰的《卜算子》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叹,但马钰更强调师恩与改变,杜甫则侧重于对时代与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